| 
              
             | 
             | 
            
              
                
                  
                    | 「心」的防護門 | 
                   
                  
                     | 
                   
                  
                    ◎釋德  | 
                   
                  
                     | 
                   
                  
                    ◆十二月十日《農十月•二十》 
                       
                       
                      【靜思小語】 
                       
                      付出無所求,是一道防護門—— 
                      預防心起貪念,生煩惱、造惡行。 
                       
                       
                       
                      貪——起煩惱,造惡行 
                       
                      上人於晨語時間講述《法句譬喻經》中一則故事—— 
                       
                      一位修行者離家到深山修行,七年間斷絕外境誘引,日日虔誠精進,但始 
                      終無法覺悟。 
                       
                      有天,一群商旅於山林中意外身亡,遺下金銀財寶,修行者見了心起貪念 
                      ,欲占為己有。 
                       
                      佛陀察知此事,悲憫這位修行者將要墮落,於是化身比丘尼,身著袈裟卻 
                      是濃妝豔抹、頭戴金銀飾物。修行者看了便呵斥比丘尼:若真心要修行, 
                      何以剃頭著法衣,卻又化妝打扮? 
                       
                      佛化身的比丘尼回答:「你發心修行,心卻起了貪念,放逸犯戒,又豈是 
                      修行者應有的行為?」幾句話點醒了修行者,讓他收起貪念,安心修行, 
                      終能覺悟證果。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就是一道防護門——預防心起貪念。」上人解說, 
                      為善造福,卻貪著福報,貪求的心念就製造了煩惱;求不得則起惡念,後 
                      果堪虞。「學佛者須時時反省警惕,立志行道、付出無求,才能超越貪求 
                      計較的煩惱心,避免進一步造惡。」 
                       
                      上人強調道心要穩固,否則易受外境誘引而犯下大錯。「心清淨,就能隨 
                      時覺察心念的生滅,不受外境染污而使煩惱堆疊。」 
                       
                       
                       
                      美——守誠、守真、守志 
                       
                      早會時間上人開示,內在之美不分年齡:「資深慈濟人白髮蒼蒼,有莊嚴 
                      之美;年輕慈青青春亮麗,展現新一代的希望;南非祖魯族志工心寬樂觀 
                      ,有堅毅之美。」 
                       
                      去年南非華裔小姐前三名——呂怡慧、呂怡萱及林莉婷,選美活動結束後 
                      便換上慈青制服,上街為印度洋海嘯災民勸募。她們時常跟著慈濟人撫貧 
                      慰苦,不斷修養自我,上人讚歎:「身口意表達出真善美,堪稱內外兼美 
                      !」 
                       
                      個人之美讓人驚豔,亮麗的團體之美亦引人注目。十名美國慈青,八月間 
                      受邀參加「友善大使基金會」(Friendship Ambassadors Foundation)  
                      在聯合國舉辦的青年大會,與各國青年交流,並分享慈濟精神理念。 
                       
                      慈青們穿著整齊的制服,進出行儀有矩,展現慈濟團體之美,贏得讚賞。 
                      「整體之美,美在個體;不只是形象之美,最重要是內心之美。」上人欣 
                      言,這群孩子在成就學業的同時也投入慈濟,守誠、守真、守志,舉手投 
                      足間表達出佛心師志,真正發揮了慈濟精神! 
                       
                      上人感恩慈濟人如農夫,辛勤播撒大愛種子,只要因緣成熟,就會發出新 
                      芽;慈濟的下一代正如新芽般紛紛萌發,令人欣慰! 
                       
                       
                       
                      戒——自律、內修、外行 
                       
                      「付出時別無他想,只有愛遍滿心靈空間,這就是『覺有情』的人間菩薩 
                      !」台南梅嶺大車禍造成二十二人罹難,上人感恩志工挺出堅實的臂膀與 
                      溫柔的勸慰,安撫一顆顆悲悽與惶恐的心靈。 
                       
                      「各位既是靜思法脈的弟子,也是慈濟宗門的實行者,人人要有佛心—— 
                      大慈悲心;建立師志——行菩薩道。」上人提醒眾人要遵守慈濟十戒,內 
                      修外行。 
                       
                      「假如不守十戒,受外境牽引而養成習氣、污染清淨本性,將被煩惱愈纏 
                      愈緊。」上人指出:「戒,要向內修——啟發自心的無私大愛;然後向外 
                      實行——投入人間拔苦予樂。也就是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 
                       
                      上人叮嚀,眼睛不要只往外看,不能容忍他人犯錯;卻放縱自己,對己寬 
                      鬆。「要自我疼惜——懂得自愛就能自律。大愛、自律、感恩、尊重,是 
                      慈濟人不可少的條件。」 
                       
                      走入慈濟門,就要投入人群、行入暗角,體解人間疾苦,見苦知福,進而 
                      積極造福。上人表示,這就是「靜思法脈勤精進,慈濟宗門修覺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