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禮則安 |  
                   
                  
                     | 
                   
                  
                     | 
                   
                  
                     | 
                   
                  
                    地球「溫室效應」升高,造成氣候暖化,早已是明顯的事實。全球氣候嚴 
                      重變遷,到底是自然抑或人為的因素使然?最近科學界對此問題已有共同 
                      答案。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今年二月發表的「二○○ 
                      七年氣候變遷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 
                      氣體」,是加速全球氣溫升高的主因;而地球此刻的溫室氣體,比過去一 
                      萬年來任何時期都還要高。 
                       
                      地球暖化加劇,將對人類生存造成難以想像的威脅,包括水患、乾旱、颶 
                      風等天災頻仍,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疾病增加等。據預測到了二○八○ 
                      年,全球將有十一億至三十二億人口無水可用,且飢餓人口至少增加兩億 
                      。 
                       
                      造成溫室效應升高的氣體中,以二氧化碳為主。「碳足跡」是近來常見的 
                      名詞。證嚴上人在開示中也屢屢提及「人走到哪,碳足跡就到哪」。我們 
                      居家使用電器和空調,外出搭乘交通工具,以及垃圾處理等等,都會排放 
                      二氧化碳,造成天候異常。 
                       
                      人類對氣候變遷難辭其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減少環境的惡化, 
                      自然應當是「人人有責」。心態上的調整十分重要,深切有所體認後尤需 
                      付諸行動。 
                       
                      慈濟刻正推動的「克己復禮」運動,亦呼應此一迫切需求。「克己」是內 
                      修、「復禮」是外行,反求諸己節制欲望,不但能減緩對空氣和水等生存 
                      資源的污染,表現在人與人間,也會形成相互尊重的和諧關係。 
                       
                      《禮記》云:「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當前地球環境危機重重,其實反 
                      映出人心失序、放縱私欲,行為不只失禮,也造成對大地的無盡剝削與破 
                      壞。富而好禮原是社會進化的理想,可惜近一、二十年來,台灣社會雖然 
                      經濟繁榮、人們生活富足,人際關係卻常陷於緊張對立與疏離的狀態,待 
                      人之禮蕩然無存。不久前讀者文摘進行一項「禮貌城市」調查,台北在全 
                      球三十五個都市中竟然排名倒數第八。 
                       
                      「克己復禮」是為挽救環境和人倫關係而提倡,將節約的美德化為救地球 
                      、救人類的功德。我們希望減少「碳足跡」,希望由此顯現人與人、人與 
                      環境的共容與相互關懷。《論語》云:「禮之用,和為貴。」證嚴上人常 
                      勉勵大眾,人人以「和」相待,則一團祥和之氣就能醞釀成人間善的氣流 
                      。這亦是慈濟推動「禮」的一大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