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欲望少一點,愛地球多一點 |  
                   
                  
                     | 
                   
                  
                    |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 
                   
                  
                     | 
                   
                  
                    【講於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三月六日至三月二十日】 
                       
                       
                      為因應全球暖化現象,以及戰爭等因素,可能對地球帶來毀滅性災難,挪 
                      威政府最近宣布將在北極山區冰層下,建造一個「末日洞穴」,儲存三百 
                      多萬種世界各地的植物種子,一旦災難發生,人類還可以重新播,確保食 
                      糧來源。 
                       
                      地球暖化,造成全球氣候異常,災難頻生。日本今年暖冬,植物生長周期 
                      失調,櫻花花季改變;大陸東北發生四、五十六年來最大暴風雪;南美洲 
                      的玻利維亞、巴西、秘魯、阿根廷嚴重水患,七萬多個家庭流離失所…… 
                       
                      看到地球病況危急、大地之母在呻吟,與地球共生共息的人類,應承擔起 
                      責任,用心維護環境。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地球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增高,是氣 
                      候變暖的主因;唯有提倡「二氧化碳減量」,才能改善地球溫度逐年上升 
                      的問題。 
                       
                      現代人只要一出門,不論是乘機車、汽車、火車、飛機,一啟動就排放溫 
                      室氣體,所到之處皆留下「碳足跡」。 
                       
                      不只是交通工具排放溫室氣體,人們在生活上過度消費,也加重地球負擔 
                      ──只要走一趟各地的環保站,看看那些堆積如山的家具、紙張、瓶罐、 
                      包裝盒……就能知道導致地球過度的溫室效應,是如何在每個人的手中造 
                      成。 
                       
                      為了發展經濟、便利生活,人們鑽原油、挖山礦、開馬路……不斷地砍伐 
                      森林、破壞水土。大地供應五穀雜糧,人類卻使之千瘡百孔、遍體鱗傷; 
                      當破壞愈來愈密集,寬諒忍耐到無法負荷,不得不反撲。 
                       
                      地球的安危,也是人類的安危;唯有地球平安,人類才能平安。傷害地球 
                      的是人類,保護地球的關鍵也在人的手中。 
                       
                      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碳,就像人體的肺部一樣;肺部若不健康,呼吸就有困 
                      難。要讓大地的肺部健康,就須保護山林。 
                       
                      板橋慈濟志工張金通,十多年前退休後,就認養了水源地旁的土地開始種 
                      樹。最初種的樹苗,就像香柱一樣細小;經他日日澆水、除草,如今兩甲 
                      多的土地上,將近一層樓高的樟樹蔚然成林。 
                       
                      他自掏腰包、天天上工,為灌溉大地而付出。有人笑他是傻子,他不以為 
                      意地說:「世間若沒有傻子,不計較、去做該做的事,人類要怎麼生活下 
                      去?」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最近在全球發起種植十億棵樹的運動;然而,緩步的 
                      建設要如何與持續的大破壞相平衡?所以,人要盡力而為,不但要多種樹 
                      ,還要少砍樹、少開發,讓大地之母得以療傷止痛。 
                       
                      人依止在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 
                       
                      據統計,全球有八億五千萬人面臨缺糧危機,卻有十六億人口體態過胖。 
                      我們有幸吃得飽,要關懷普天下陷於飢餓的人。 
                       
                      從生活中克制自己,不要受欲念驅使追逐享樂,而過度消耗物質。例如穿 
                      得端莊、吃得均衡就好,不要去追求美食華服。 
                       
                      在西螺,八十八歲的廖有險老菩薩,駝著背、日日拉著一台環保車向前行 
                      。老菩薩一生勤勤儉儉,直到現在還在自家門前種菜。她說:「有的人很 
                      有錢,卻很浪費;我就是要省、就是要做。」即使做到骨頭都伸不直了, 
                      她還是把握時間,做就對了! 
                       
                      目前全台共有四千五百個慈濟環保站、五萬多位環保志工,無論資源有多 
                      麼髒、多麼舊、多麼破,經過他們回收、分類、處理後,而能延長物命或 
                      者重新再製。環保是件辛苦事,但是為了愛護大地,他們甘願承擔,以行 
                      動來疼惜地球。實在讓人敬愛! 
                       
                      但願人人作大地農夫,也作自我心地的農夫,不浪費資源,更能進一步為 
                      大地、為人類而付出。 
                       
                      幾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但是社會風氣奢華、人的基本禮節不斷地消失 
                      。慈濟近來開始推動「克己復禮,民德歸厚」運動,希望人人不隨波逐流 
                      ,去做不該做的事情;要用心在人與人、人與大地之間,給予尊重與疼惜 
                      。 
                       
                      「克己」,除了克制過度享樂與消費的欲望,也要克制自己的性情、克服 
                      不好的習氣。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只是被外境污染,要時刻清 
                      洗種種污穢、改變習氣,展現心地光明;人心光明,世界就光明了。 
                       
                       
                      (節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