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天都是「地球日」 |
|
|
|
本月二十二日是「世界地球日」,三十七年來,愈來愈多團體在這一天舉
辦活動,希望喚起人們的警覺和行動力,趕快挽救不斷惡化的地球生存環
境,保護包括人類在內的千萬物種免於毀滅。
地球日原是為促成環保法案通過的遊行而設,今日我們已不能再袖手旁觀
視其為環保人士的活動而已,而應當成和所有人密切相關的共業福祉問題
。每人的一舉一動都牽連到地球空氣、水、資源的淨穢榮枯變化,我們對
環境做什麼,環境也會以什麼樣的後果回報我們。
不說地球,就看彈丸之地的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了全世界百分之一,
以個人平均排放量來計算,排名高居世界第三,是全球個人平均值的三倍
。為什麼台灣人製造的「碳足跡」如此驚人呢?是否我們出門都以機車、
汽車代步,懶於讓兩腳走路,也忘了「鐵馬」的好處?
不知是否和碳排放量的增加有關,台灣過去一百年來的平均氣溫已上升一
點一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且溫度變化的曲線持續攀升。近五十年來
,台灣降雨量愈減,連續不下雨的天數愈增。學者也預估,台灣未來乾旱
和水災交替發生的頻率將愈高。
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預測,全球人口最多的
亞洲,將會是「暖化效應」受害最嚴重的地區,十三年後將有數億人面臨
水荒,四十年內恐有十億人無水可用。而全球將面臨氣候遽變、水資源枯
竭、飢荒與傳染病等危機,且將有百分之三十動植物瀕臨滅絕。
人有聰明智慧,當不至於把自己推向死亡的境地,然而若非自律,惡夢也
恐怕成真。節省用水、隨手關燈、食衣住行有節度,夠用就好,這些都應
是我們今日的全民生活公約。如何減少碳足跡,更須大家群策群力,如近
來許多慈濟志業體同仁,改騎腳踏車上下班或推動共乘,便很值得推廣。
慈濟力行資源回收,十七年來已蔚為台灣不可忽視的草根力量,全台四千
五百個環保站有超過五萬名志工彎腰付出。不只在台灣,海外慈濟志工也
同樣盡力。如美國西南區慈濟志工去年從事資源回收和掃街、淨灘、植樹
、宣導廚餘堆肥等活動,在本月十六日獲得美國環保署頒發第九屆「環保
成就獎」殊榮。
「已生善令增,已生惡令斷」,我們當再努力,繼續愛護疼惜地球,不再
浪費污染資源,記得每日都是地球日,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