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平衡,碳才能平衡 | 
                   
                  
                     | 
                   
                  
                    ◎釋德  | 
                   
                  
                     | 
                   
                  
                    ◆三月二十六日《農二月•初八》 
                       
                       
                      【靜思小語】 
                       
                      人人生活力行環保、心態保持平衡, 
                      大氣中的「碳」就不會失衡。 
                       
                       
                       
                      智慧的覺醒 
                       
                      面對地球暖化問題,當今全球環保組織積極推動「碳平衡」——盡量減少 
                      排放二氧化碳,或以植樹來吸收碳、捐款給環保組織投入減碳運動等等。 
                      此行動獲得全美各大專院校學生積極響應,視同社會正義來推動。 
                       
                      「有志青年凝聚心力推動環保,是地球生態的一線曙光。只要有帶動且得 
                      到響應,維持地球『碳平衡』就有希望!」早會開示時,上人流露欣慰之 
                      情。 
                       
                      然同樣在美國,加州一所公立大學教職員為了調薪問題,擬發動「罷教」 
                      ;如果發生,將有數以萬計學生受影響。上人對此有著深深喟嘆:「人的 
                      心態不平衡,如何能使生態平衡呢?」 
                       
                      氣候變遷,造成天地萬物生存的危機,近年來各地天災頻生,上人嘆言: 
                      「人心貪求無厭、不懂得保護大地,天地間如何能平安呢?」 
                       
                      慈濟大專青年近來也加強推動「慈青力行護地球•環保心生活運動」,從 
                      改變心態做起,將環保融入生活中。 
                       
                      馬來西亞多所大學慈青,分別舉辦「醒覺茶會」,反省個人在生活中製造 
                      多少碳足跡。有位慈青說,因為住宿不須額外繳電費,於是電扇、電燈都 
                      全天開著;今後為了環保,要落實省電省水。 
                       
                      吉隆坡博特拉大學慈青的「醒覺茶會」則做出結論:人類是地球的「細菌 
                      」。「一天沖涼三次、買保麗龍盒裝的便當、用面紙擦汗……過度消耗資 
                      源、製造垃圾,讓地球負荷不了而『發高燒』;人類不正像是地球的『細 
                      菌』!」 
                       
                      宇宙如大乾坤,人體是小乾坤。上人言:「當細菌、病毒侵入體內,造成 
                      四大不調、百病叢生,實苦不堪言。倘若有免疫抗體,就足以壓制感染源 
                      。」所謂免疫抗體,就是人人建立環保意識、強化環保生活。 
                       
                      吉隆坡多媒體大學慈青於校內舉辦為期三天的環保展;檳城理科大學慈青 
                      發起「心生活,新食器」運動,提倡自備環保餐盒,也獲得商家和學生熱 
                      烈響應。 
                       
                      上人讚歎:「這是年輕人『智慧的覺醒』,不只是社會的希望,更是人類 
                      的希望。但願這群環保尖兵,能如抗體般調和大乾坤,不受細菌傷害!」 
                       
                       
                       
                      盼貼心、知心、同心人 
                       
                      高雄路竹,年高八十歲的環保志工鴛鴦阿嬤,五十多歲時因準備豬菜不慎 
                      斬斷手掌。雖然年邁且少了一隻手,阿嬤用心投入環保,把住家旁的古厝 
                      重新布置作為環保站,整齊放置分類好的瓶瓶罐罐。 
                       
                      透過「草根菩提」節目,上人看到阿嬤手腳並用,把硬厚的紙板綑綁扎實 
                      ,讚歎其意志力與智慧兼具。「人家問她為什麼要做環保?她回答:『要 
                      支持師父。師父都是為大地、為人群,對的事就要去做!』」 
                       
                      「了解師父愛大地、護人心的迫切,許多環保志工長年這樣默默付出。有 
                      這樣貼心的弟子,我夫復何求!」與一位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有感而言 
                      。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相信的人,也沒有我不能原諒的 
                      人。」「普天三無」是上人待人處事始終秉持的慈悲情懷,即使面對犯了 
                      重大過錯的弟子,也不忍過度責備,憂思所繫的,仍是如何引導他。 
                       
                      上人感嘆,若只做慈善志業,志工足矣;但還有醫療、教育、人文志業, 
                      都涉及專業領域,需要很多專業人才投入。 
                       
                      「慈濟不是一般的慈善、醫療、教育、傳播機構,而是修行團體。以出世 
                      心做入世事,是我對每一位同仁的期待。人生,一定要戒慎、虔誠,心不 
                      偏離。人格比生命更重要!」 
                       
                      「慈濟人文」究竟是什麼?上人強調:「一舉手、一投足,都是為了使人 
                      類、大地能夠更好。」 
                       
                      眾生剛強,難調難伏;凡夫反反覆覆、起起伏伏。淨化人心的工作,長路 
                      漫漫。上人慨嘆,「若只有自己一廂情願在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希冀 
                      有真正貼心人、知心人、同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