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八風」煽動你的心了嗎? | 
                   
                  
                     | 
                   
                  
                    ◎釋德  | 
                   
                  
                     | 
                   
                  
                    ◆四月十八日《農三月•初二》 
                       
                       
                      【靜思小語】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是凡夫愛憎所在, 
                      「八風」輕輕一吹,心念隨之擺盪, 
                      遂產生種種煩惱。 
                       
                       
                       
                      精進善法,斷惡誘引 
                       
                      《水懺》云:「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守惜堅著,起慳吝煩惱;不攝 
                      六情,奢誕煩惱;心行弊惡,不忍煩惱;怠惰緩縱,不勤煩惱;疑慮躁動 
                      ,覺觀煩惱;觸境迷惑,無知解煩惱;隨世八風,生彼我煩惱。」 
                       
                      上人接連兩天晨語時間,以此經文惕厲眾人,要提起精進心,在生活中累 
                      積善、斷除惡,不讓無明煩惱蒙蔽清明的心性。 
                       
                      執著於財物、貪為己有即「慳吝」。上人舉例有些人擁有許多財富,卻捨 
                      不得布施,因為捐多不捨、捐少又覺沒面子。「六情」乃六根,有的人六 
                      根馳騁於外境的享樂,奢華度日,只為自己享受;與甘作守財奴、不肯幫 
                      助別人的人一樣,總是貪瞋癡煩惱不斷。 
                       
                      還有的人「怠惰緩縱」,舉手之勞的小善,也不願去做,機會錯失才懊惱 
                      後悔…… 
                       
                      「八風」又名「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世人常隨 
                      著這八種境界而動,產生人我是非的煩惱。 
                       
                      上人舉說,「利」字當頭,會讓人顛倒迷失——為了求取權力、利益,一 
                      念偏差,步步錯誤;尤其是位高權重之人,一個錯誤決定或舉動,可能造 
                      成無數眾生的悲苦,甚至遺害世世代代。 
                       
                      「人生無常,權力再大、財富再多,都無法永遠擁有。以企業為例,有時 
                      走錯一步、下了一個錯誤決定,就『衰』、『毀』下去;影響面大,甚至 
                      受人譏毀、批評。」 
                       
                      上人叮嚀大家時時戒慎,精進一切諸善法、忍一切惡之誘引。「否則稍微 
                      懈怠,被『八風』輕輕一吹,心念就隨風擺盪、隨之造作,產生無量苦果 
                      。」 
                       
                      「心中常存『寬』字,達到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境界,選擇『對』的事 
                      ,精進去做。若能如此,八風就吹不動我們的心波。」 
                       
                       
                       
                      不怕做,就怕來不及做 
                       
                      慈濟人「做就對了」的堅定信念,正是「八風吹不動」的精進心。志工早 
                      會時間,上人提及台北大安區志工「傅伯伯」的人生故事。 
                       
                      年近八十的傅火元,祖籍江西,因為大時代的動亂,少小離家,隨著軍隊 
                      來到台灣,在台灣成家。退伍後他做過船員、清潔工作;九二一大地震發 
                      生時,從電視看到慈濟人救災救難,深受感動,於是投入希望工程景觀志 
                      工。 
                       
                      因為大時代的無奈,讓他和父母分隔海峽兩岸;再回故鄉時,母親已經不 
                      在世間。一想起無法行孝,他總是激動地潸然淚下。想到上人說「行善、 
                      行孝不能等」,他把不能行孝的心,轉換成行善的腳步;香積、環保、醫 
                      療志工等大小勤務,他都把握機會參與。 
                       
                      四年多前傅伯伯罹患肝膿瘍,後又發現腦瘤而接受栓塞治療,加上左側關 
                      節習慣性脫臼,體力大不如前。師兄們不忍心指派太多任務給他,但他總 
                      是主動爭取勤務。 
                       
                      「他知道大家怕他太辛苦,所以一直追工作做、找工作做。他認為不做事 
                      就空過時日,只要對大地、人群有益,他義無反顧地去做。他說自己『不 
                      怕做,就怕來不及做!』」上人讚歎傅伯伯守住人生責任,心胸遼闊,真 
                      正愛人、愛家、愛大地,把身體使用權運用得淋漓盡致。 
                       
                      「把握當下、分秒不空過地付出,這就是『盡形壽,獻身命』。世間的確 
                      沒有做不到的事,只看自己有沒有重視生命價值。重視生命價值,就能把 
                      握時間、空間,在人與人之間付出,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