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用筆耕耘大良福田 | 
                   
                  
                     | 
                   
                  
                    ◎釋德  | 
                   
                  
                     | 
                   
                  
                    ◆四月二十一日《農三月•初五》 
                       
                       
                      【靜思小語】 
                       
                      好文章也是大良福田,可作為眾生心靈的安穩樂處; 
                      文字工作者要做福田農夫,一字一字用心耕耘。 
                       
                       
                       
                      生死流轉的根源 
                       
                      晨語時間,上人繼昨日講述「十二因緣」之「無明」、「行」以及「識」 
                      ,今日續釋「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過去身口所造作的善與不善業,將存於「識」,受無明相牽,捨此投彼, 
                      託胎於有緣的父母。 
                       
                      意識成胎後,也就是精卵結合初時,胚胎有質卻無形;約一個月後,手足 
                      等部位漸成形,此一時期即「名色」;胚胎成長至七週之後,四肢具全, 
                      六根隨之形成,就是「六入」。 
                       
                      懷孕三個月,胎兒具足眼耳鼻舌,已有感受,乃「觸」之開端。到三、四 
                      歲階段,雖六根與六塵已有接觸,然於世事仍懵懂不知;五、六歲之後, 
                      根塵結合時,對外境開始有分別感受,故產生喜怒哀樂種種情緒;至十二 
                      、三歲,這段期間是為「受」。 
                       
                      十四、五歲至二十歲左右,於財寶與男女之情已有貪欲心,乃為「愛」; 
                      二十歲以後貪欲轉盛,占為己有的心愈形強烈,開始動作,名為「取」。 
                       
                      上人指出,於「受」而「愛」、「愛」而「取」的期間,不斷造作,又種 
                      下未來無明種子;業的種子隨之累積於第八識中,名曰「有」;隨此生所 
                      造善惡業,來世還於六道四生中,是為「生」;有「生」自然就有「老死 
                      」。 
                       
                      上人表示,人活著時,身體有形色,故有感受、想法,然後有行為造作; 
                      死後五陰散離,由「識」感業而受報投胎六道;然來世是否仍為人身,亦 
                      不可知。 
                       
                      「生命將盡之際,『無明』使染愛的境界現前,或見及最親愛的人、或聽 
                      到天籟之聲,「識」受到誘引遂隨之而去,這一去就投入胎中,再睜眼的 
                      時候,就到另一個境界了。」 
                       
                      上人綜言,從「識」到「名色」,次有「六入」,及至「觸」、「受」、 
                      「愛」、「取」、「有」,所有造作終又歸入「識」,周而復始循環。 
                       
                      「一切皆起始於『無明』。生來去往,實不離十二因緣,大家要戒慎!」 
                       
                       
                       
                      運載清流繞全球 
                       
                      菲律賓航空公司昨日起於各航程中,提供《慈濟》月刊、《經典》雜誌、 
                      英文季刊等慈濟平面刊物給機上旅客閱讀。早會時,上人感恩菲航「運載 
                      慈濟清流」,讓真善美的故事廣布全球。 
                       
                      「不論飛往那一個國家,這分愛就帶到何地。期待這股空中清流能淨化人 
                      心,啟發人人的善心善行。」 
                       
                      上人也感恩慈濟平面刊物的同仁們如農夫,一字一字用心筆耕,編織慈濟 
                      大藏經。「好文章也是大良福田,可作為眾生心靈的安穩樂處。請大家要 
                      更用心,發揮愛的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