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善寬一寸,惡減一分 | 
                   
                  
                     | 
                   
                  
                    ◎釋德  | 
                   
                  
                     | 
                   
                  
                    ◆四月五∼六日《農二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 
                       
                      心寬天地大,念純無染污; 
                      善拓寬一寸,惡就能消滅一分, 
                      也就是真善美的人生。 
                       
                       
                       
                      「清明」不只一天 
                       
                      「事情做不好,是能力不足?還是因為我們不夠用心、不夠用功?能時時 
                      反省自己、發露懺悔,才是真正有『慚』有『愧』。」 
                       
                      晨語時間,上人勉眾要時時「懺己前愆,悔不復作」,保持真純無雜染的 
                      清淨心。 
                       
                      「若總是找藉口為自己辯護,或是掩蓋自己的缺點、錯誤,甚至起嫉妒心 
                      ,想辦法壓制他人,如此稱為『無慚人』。」 
                       
                      上人指出,覆藏錯誤的人,總擔心他人知道自己的過錯而洩露出去;在懷 
                      疑與擔心中,讓自己的心胸愈來愈狹窄。不如勇於懺悔,則得清淨。 
                       
                      「心寬天地大,念純無染污。將善拓寬一寸,惡就能消滅一分。這樣的真 
                      、善、美,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人生境界。」 
                       
                      今逢清明節,《論語•學而第一》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上人於早會開示,清明節亦可說是「感恩節」,對先祖表達一分感恩之意 
                      。「然而,不是等到長輩往生後才追思,父母健在的時候,就要讓他們無 
                      憂無慮。」 
                       
                      如何不讓父母親擔憂?最重要的就是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上人表示: 
                      「無論是身體或心理有疾恙,都很折磨父母心。所以,真正的孝順就是要 
                      很『自愛』,愛護自己的身體與心理,警惕不犯錯,才不會傷害自己、傷 
                      害別人。如此父母才能歡喜安心。」 
                       
                      此時節氣,是「晝日初長,春意盎然,萬物潔淨,氣清景明」,故曰「清 
                      明」。上人指出,慎終追遠不是只有一年一次上山掃墓,要警惕自心常常 
                      保持清淨、明朗。 
                       
                      「要好好耕耘心田。若沒有勤加耕耘,土地將雜草叢生,無法長出作物。 
                      唯有努力耕耘、用心去除雜草,播下什麼種子,才能長出什麼樣的作物。 
                      」 
                       
                      上人叮嚀:「疼惜父母所給予的身體,去做對人間有益的事,利人利己, 
                      為人群付出,是真正的大孝!」 
                       
                       
                       
                      「礁溪阿嬤」懿德常在 
                       
                      「蚊仔叮鍋爐,鍋爐搶搶滾,內底攏竹筍,大家吃尬笑紋紋……」信手拈 
                      來都是童謠,不論何時何地,總為人帶來喜樂的「礁溪阿嬤」張林蕉女士 
                      ,在清明節中午,於滿堂兒孫環繞之下,安詳往生,享壽一百零四歲。 
                       
                      六日志工早會,上人念及這位可愛而精勤不懈的人瑞環保志工,雖感不捨 
                      ,卻對阿嬤心寬念純地圓滿此生,感到安心與放心,相信阿嬤來去自在, 
                      很快就會回到慈濟菩薩道上。 
                       
                      「她是一位可愛、純真的老菩薩,會說很多好話祝福大家,所以很多人都 
                      喜歡去看她。她時時心存感恩、人人也對她感恩,天天都是寬、純、真、 
                      美的充足人生,實在很有意義!」 
                       
                      一九八六年,花蓮慈濟醫院啟業,當時八十三歲的阿嬤來到花蓮參訪,十 
                      分感動,立即發心捐贈病床;回到宜蘭後,逢人就介紹慈濟。慈濟開始呼 
                      籲做環保,已經八十八歲的阿嬤也起而響應,於自家設立環保站,帶動地 
                      方人士投入。 
                       
                      阿嬤到街上回收紙箱,背上揹著、肩上掛著、一手提著,另一手拄著拐杖 
                      ,微駝的背影是如此瘦小,卻散發著為善堅持的毅力,令人動容。 
                       
                      「她在礁溪人緣很好,很多人見她所為,都感動加入,那些志工都說是她 
                      的『環保信徒』。去年我問她是否還在做環保?她說只要能起來走動,就 
                      會去做。她了解資源回收能保護大地,立定志願,做就對了。她是宜蘭慈 
                      濟人的寶,她的精神、身教、言教,將牢牢銘刻在人人的心目中。」 
                       
                      阿嬤以一百零四歲高齡,在很歡喜、輕安自在的情況下離開人世,上人表 
                      示真正是心寬念純、美善人生。「人間至高無上的福報,莫過於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