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椰林下吹起自然環保風 |  
                   
                  
                     | 
                   
                  
                    | ◎撰文/葉文鶯 | 
                   
                  
                     | 
                   
                  
                    【志業展覽•與創意相遇】 
                       
                       
                      「椰林」, 
                      台南志工幾乎都這麼稱呼新營共修處。 
                      二十年前, 
                      慈誠隊員陳秋江 
                      在這片一甲兩分的農地上遍植椰子樹, 
                      今已長成十米, 
                      相當於三、四層樓高度; 
                      他將土地無償提供慈濟使用, 
                      每當輕風徐來,園內樹影搖曳生姿, 
                      洋溢浪漫的南洋風情, 
                      或被讚歎美如「台灣的夏威夷」。 
                      共修處得天獨厚,擁有寬敞的戶外空間, 
                      除了椰子,還種有香蕉、柚子等果樹, 
                      志工也開闢一畦畦菜園,綠意盎然。 
                      為籌備志業展覽場,志工集思廣益, 
                      以竹、木、紙、石等自然素材, 
                      搭配鋁罐、寶特瓶、厚紙筒等資源回收物, 
                      打造以「圓」為主題造型的展覽風格, 
                      相當活潑! 
                       
                       
                       
                      【垃圾變身藝品】 
                       
                      入口處以數百個回收鋁罐黏組而成的「41」,象徵慈濟的生日,鋁罐底部 
                      銀灰色亮面像在朝賓客招手。屋簷下,以寶特瓶蓋串起的風鈴鼓譟著,一 
                      旁吊掛著由大型紙筒橫切出的圓環,中空處綴以老唱片的大吊飾書寫有「 
                      靜思語」,也在迎風招展。 
                       
                       
                       
                      【人工無價】 
                       
                      配合「竹筒歲月」展覽主題,志工曾勝芳設計了五個茶棧,竹子由東山鄉 
                      會員提供,志工親自上山砍竹子、割芒草;培訓慈誠隊員沈文福擅長建築 
                      ,偕同一兩位志工花了五十個工作天搭建完成。不只省下大筆材料費、賺 
                      到超出材料費好幾倍的工錢,周年慶展出結束後,茶棧仍可保留繼續使用 
                      呢! 
                       
                       
                       
                      【厚紙筒變木片】 
                       
                      沿著茶棧走過慈善、教育等主題館,順著腳下所鋪陳的岩板來到佛堂和醫 
                      療館。從事木工的志工陳進發,將大量回收厚紙筒裁切、鏤空刻字,並且 
                      上漆、燒烤,將紙質塑造出木質質感,常有人不禁動手撫摸那些「木片」 
                      ,幾可亂真,令人讚不絕口! 
                       
                       
                       
                      【桌下玄機】 
                       
                      在庭院、屋簷下,志工製作各式桌椅提供會眾歇歇腳。這些桌椅有以厚紙 
                      筒裁切成小圓凳;或以汽車輪胎堆疊、油漆上色,再鋪上大理石板組裝而 
                      成;或以回收木質桌面搭配舊式裁縫車為底架做成桌子;或回收纏繞電纜 
                      線的木軸,經過雕刻做成木桌……這些「復古」家具牽動老一輩人的記憶 
                      ,令人會心一笑。 
                       
                       
                       
                      【水可以這樣用】 
                       
                      環保志工吳寬益以鍋子、臉盆設計兩個洗手台,底下的水管分別接引至兩 
                      個水桶中。志工請參訪的學童分成兩組、排隊洗手,再比較水桶所盛接的 
                      排水量,教導他們節約用水的習慣;洗手用水也可用來澆花等,涓滴值得 
                      珍惜。 
                       
                       
                       
                      【說我所做、做我所說】 
                       
                      在所有展覽主題中,以環保館最貼近民眾生活,環保志工從回收物中找尋 
                      素材並親手製造,既延續物命又不造成資源浪費;他們還親自導覽,當民 
                      眾對於藝品的原創構想產生興趣,也能立即獲得解答,充分發揮環保教育 
                      的功能。 
                       
                      椰林,平日是慈濟志工共修處,也是宜人的休憩場所,經過巧心布置,更 
                      成為豐富的生活教材,希望帶動更多民眾成為地球的守護者,而不是破壞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