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引路,走出幽暗迷霧
撰文‧葉文鶯 攝影‧莊子強
左眼失明、右眼近視上千度,
年輕守寡,體弱多病,全身長滿脂肪瘤……
陳愛主逆來順受,不向命運低頭,
張開母親堅強羽翼,將兩名稚女拉拔長大,
從不以身體不便或不適為由,
少做一件她認為身為母親該做的事。
儘管眼中所見的世界朦朧灰暗,
一路走來跌跌撞撞;
外在的陰暗,不曾在她心間停留,
內在世界依然清明無比。
先生往生那年,陳愛主才二十八歲;一轉眼,她都四十六歲了,兩個女兒上了大學,既孝順又富有愛心。該是她苦盡甘來的時候了!
「先生過世不久,慈濟就開始幫助我。如果沒有社會的愛心,我們母女早就不在了!」看著這幾年陪伴她度過貧窮病苦的毛素秋、陳阿英等志工,陳愛主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寡母稚女相依為命
自小左眼失明、右眼近視上千度,眼球轉動並不靈活的陳愛主,和先生都領有殘障手冊,成為筆友通了幾年書信,懷著忐忑心情見了面,更加相知相惜,決定攜手相伴。婚後,他們在台南縣學甲鎮賃屋而居,勤奮工作打造美好的未來。
奈何,先生年紀輕輕中風,只得在家養病、看顧小孩。「每天出門工作前,我會先泡好一瓶牛奶請他餵小女兒。我教他如何泡牛奶,他好像學不會!也是小雪胃口小,從早到晚就喝我泡的那一瓶!」陳愛主笑說先生的糗事,愛憐地看著如今亭亭玉立的小女兒說,換作是一般嬰兒,每天喝著發酸的牛奶不早生病了?「註定當我家的孩子!」她說。
先生因病無法工作,女兒幼小,陳愛主苦撐著已然傾斜的家。她雖然樂觀、認分,然而考驗並沒有結束!某日,中風兩次的先生又因高血壓昏倒送醫——
「那時,大女兒兩歲,穿著短褲、拖鞋;小女兒五個月大、包著尿片,我來不及給她套件褲子,把奶瓶、奶粉丟進袋子,臨時向房東借了五千元,就跟著上救護車。」陳愛主說話時表情看似平靜,但事隔十八年,語氣仍可聽出一絲慌張。
先生被送往鎮上診所急救,五千元用去近半;到了大醫院,院方要求先付五千元保證金。她守在醫院焦急等待,等不到親戚送錢來,挽不回先生的性命……
先生往生後,她在老家廳堂守靈,六神無主、鎮日哭倒在地;夫家親友已和孤兒院聯繫,準備將她的女兒送走。
「我從小沒有媽媽,知道失去親人的痛苦;先生走了,請你們不要再拆散我們母女……」在夫家,她的地位卑微、毫無說話的餘地,個性一向逆來順受;可是喪夫的她若再失去女兒,她不知道為何而活!
「就算向人要飯,我也一定要把女兒養大……」流著淚跪求親友,她溫柔的堅持終於保住稚女,三人重回鎮上過生活。
坎坷路上幸有善因緣扶持。那年,除了在地的一個慈善團體,慈濟花蓮本會也開始每月匯去生活補助金給這名單親媽媽。
做好每一件母親該做的事
為了兼顧孩子,陳愛主在家勤做代工。由於眼力不佳,成天賣力工作頂多賺取兩、三百元收入,況且並非每天都有工作;幸好包工的工頭體恤這份收入對她的重要性,總多給她一些材料。她靠省吃儉用維持家計。
而後,或因房屋租金調漲或房東收回房子,母女時常搬家,一度與慈濟失去聯繫;直到遷至現居的佳里鎮,民國八十七年才又接受濟助,志工經常來探望。
那時,母女住在一間潮濕陰暗但是房租便宜的老舊宅院,三個人只有一張床,夏天只好在客廳打地鋪。三坪大的客廳兼作吃飯、睡覺和工作場所,顯得有些凌亂。那房子在一次淹水後,插座時而漏電,老鼠、蟑螂滿地跑,床腳也泡爛了!志工替她們送來一張堅固大床,兩年前跟著她們搬了家,至今還在使用。
「愛主很好找人!」毛素秋說,志工每次來,總見她伏案工作;假日,女兒若非看書、寫功課,就是跟著媽媽做手工,從不貪玩。
陳愛主工作時,屋內陰暗捨不得開燈,大熱天也捨不得打開抽風機,相當悶熱。為了賺錢、省錢,她精打細算卻忽略了健康,小病不斷,還曾住院開刀。期間,她不想麻煩志工,又不放心將女兒留在家裏,只好徵得醫師同意,將女兒帶到醫院。
寡母稚女相依為命,此刻不知究竟是誰照顧誰了。陳愛主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顆堅強的心。別看她視力不良、走路容易摔跤,當需要看病或接送女兒上下學時,她不得不然、勇敢地騎著一台老舊機車上路。
一回,她在路上與人發生擦撞,在慌亂中站起來,發現摔壞了眼鏡、無法辨識方向,趕緊向人問路先去修好眼鏡,再到學校接女兒回家。
「我等了很久,相信媽媽決不會忘記來接我,很擔心她在路上出事。」小雪對這件事印象深刻。在她與姊姊小玉的成長過程中,媽媽總是盡全力保護她們,從不以身體不便或不適為由,少做一件她認為身為母親該做的事。
唯一讓這位母親感到脆弱的,應是幾年前醫師診斷她病情嚴重,她擔心無法將女兒帶大。見她因病苦惱、失去信心,志工安慰她寬心,且陪她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經過詳細檢查,醫師的解釋化解了她的疑慮,心情豁然開朗!得知上人興建醫院的緣起,她心生感動,拿出一百元交給志工,表示從此加入會員。
貧窮布施難!陳愛主難捨能捨,卻謙虛表示:「慈濟給我的,遠勝過我所付出的!」
志工處處設想周到
上了大學的兩個孩子均在外地就學,週末才能返家,於是志工選擇了一個假日前來探望這一家人。同為志工的鄰居陳阿英端來水果和熱茶,儼然是自家人。
兩年前,房東欲收回那個舊房子,陳愛主急著尋找下一個落腳處,也委託志工幫忙留意。正好陳阿英的鄰居有一間空屋要出租,這房子頂新且明亮、通風,一家人入住後,媽媽高興白天工作不需要點燈,女兒則開心擁有各自的房間,而與志工為鄰,媽媽有人就近關照。
陳愛主一心想著賺錢、存錢將女兒栽培長大,志工也處處替她設想周到,支持著這位柔韌堅強的女人。
孩子就讀國中時,英、數成績不理想,志工安排她們到慈濟委員尤慧玲開設的補習班免費補習。小玉笑說,她的數學超「爛」,彷彿是種先天的缺陷,倒是妹妹補習之後,成績明顯進步了!
看著媽媽身體欠佳,小玉一直想找打工機會,在考上技術學院後,透過志工介紹,她利用假日返家到慈濟委員林錦妙所經營的素食餐廳打工。陳愛主欣慰地表示,這兩年來小玉自行賺取生活費,減輕她不少負擔,而且老闆夫婦對小玉照顧有加。
「註冊時,我拿錢給她,她對我說,拿你的錢愈多,欠你的就愈多!」父母養育子女是天經地義的事,陳愛主不懂小玉為何會有這種想法,但是她了解女兒長大了,不願增加她的負擔。
「我們沒什麼親戚朋友,生活還需要社會幫助,為了你們將來讀書,或萬一生病急用,我們決不能亂花錢,要節儉、儲蓄。」陳愛主在女兒小時候便經常灌輸她們節儉的觀念,她的身教充分影響女兒,由小處便得以窺見。
譬如小玉的早餐,兩年來都是一成不變的「饅頭加蛋」,店老闆問都不問了!小雪有時甚至將返家車資換算成幾餐飯,甘願忍受想家之苦,假日留在宿舍裏。
小小年紀便養成斟酌用度、延後滿足的節約習慣,與時下多數年輕人追求個人享受的消費型態相比,實在難得!
捐贈骨髓助人最樂
小玉文靜、小雪活潑,姊妹氣質不同,卻都有一顆善良、樂意助人的心。
毛素秋說,她們還在念國中時,志工在社區辦茶會,她們會幫忙搬桌椅、布置會場,或利用假日擔任「福田志工」到慈濟會所打掃。小雪上了大學後加入校內服務性社團,小玉則忙於課業和打工。
不過,小玉與慈濟志工特別有緣,慈濟委員謝雪霞是她高中三年的科任老師,至今仍有聯絡。第一次聆聽老師講述《靜思語》,她在下課後立刻和老師「相認」,說她認識「慈濟」很久了,她們家就是慈濟的照顧戶。由此可見,她的心理健康,毫不自卑。
幾年前,母女三人先後成為志願捐髓者。記得參加捐髓驗血的那一天,小玉在抽血之後走向佛前合十祈求。
媽媽問:「你向佛祖祈求什麼?」
「我希望早一點配對成功,捐髓救人!」
幸運的小玉,兩次與尋求骨髓移植的病友配對成功;在接到志工通知後,小玉迫不及待地將好消息告訴媽媽:「媽,我好運中獎了!」
捐髓當天,雖然有志工全程陪伴,但在為女兒簽同意書時,想起昔日她為自己簽下手術同意書的那一刻,陳愛主說:「那感覺好像是無論結果好壞,都要自己負責!」她突然覺得壓力好大!偷偷試探女兒:「我們偷跑回家,好不好?」
「媽,你想偷跑啊?那你走出病房後一定會先迷路……」小玉禁不住調侃視力不佳的媽媽。
「捐贈骨髓讓素昧平生的病人重獲新生,就像母親給予子女生命。你還沒結婚就能體會這種滋味,更應該感恩媽媽的辛苦養育!」聽了志工這麼說,小玉向媽媽表達感恩。
「以後我和妹妹要是結婚,媽媽就是我們的『嫁妝』!」身為長女,小玉最了解媽媽這一路所受的苦,家無男丁,她說什麼都不讓媽媽將來獨居,教媽媽聽了很欣慰。
這對小姊妹向來孝順,志工有目共睹。林錦妙也說,去年母親節正是餐廳最忙的日子,偏偏小玉提出請假。
「這一天怎麼可能放假?」林錦妙不假思索地打了回票,見小玉走到一旁默默流淚,她才想起小玉曾經提及「媽媽身體不好」。想必是姊妹想把握這一天好好陪伴媽媽吧!於是心軟地准了假。
為了合買蛋糕,姊妹早在母親節前計畫存錢。那天,她們將買來的蛋糕偷偷放進冰箱,送給媽媽一個小小的驚喜。這塊蛋糕吃在嘴裏,陳愛主感覺特別香甜!
●
「雖然和先生的緣分短短四年,但是他留給我最大的財產,就是這兩個女兒!」陳愛主欣慰的臉上寫滿幸福。
就著甜蜜的水果和溫熱的糙米茶,志工和陳愛主母女在庭院裏閒坐。樹蔭光影深深淺淺地映照在他們臉上,一臉燦然!一如往常的傾訴與聆聽,昔日的辛酸已然化作雲煙。
儘管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眼中所見的世界朦朧灰暗;外在的陰暗,不曾在陳愛主的心間停留,內在世界依然清明無比!
堅強母親,孝順女兒
撰文‧毛素秋
雖然家境貧困,但愛主不畏殘疾、堅強撫養女兒,親子關係良好,足以作為現代父母的表率。
與愛主母女結緣九年來,訪視時大多問候日常生活,甚少聆聽她的內心世界;直到她近日分享,我才得知她這一路受盡委屈、極度辛酸。
先生往生後,愛主曾聽人建議去行乞。房東幫她以厚紙板寫下可憐的身世,她帶著女兒到一處香火鼎盛的風景區乞討。才不過三天便結束,除了不堪在地流氓找麻煩,愛主更不忍心見女兒跟著她冒著寒風行乞、感冒發燒。
付不出房租的愛主,後來找到一處才四坪大的地方棲身,那原來是間小雜貨店,店主往生後便無人使用。每逢雨夜,母女得穿著雨衣睡覺,愛主至今忘不了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母女踡縮抱在一起哭泣,驚恐不已......
在慈濟四十一周年慶志業展會場,愛主的分享令大眾熱淚盈眶,她凡事替女兒著想,彷彿是為了女兒而活;得到許多祝福與尊重。
六月初,上人行腳到台南,志工邀請愛主分享。愛主立刻擬好草稿,慎重其事地請我幫她看內容。雖然她只有小學畢業,但字體工整、內容條理分明,還要求照草稿說一遍,請我幫她計時。
受限於外表、行動能力,加上忙於做手工,愛主平日少與外界接觸,但她處理事情卻有條不紊、盡責又用心;幾次受邀到佳里共修處與會眾分享,她也能落落大方,毫無羞澀、膽怯,帶給我很大的啟示。
雖然家境貧困,愛主的親子關係良好,即使是富裕家庭也不見得能夠擁有這般幸福。愛主的女兒不曾嫌棄母親的外表和貧困,也從不自暴自棄,她們感恩媽媽的堅毅,姊妹倆才沒有淪為孤兒。
體諒母親賺錢不易,女兒小玉上了大學開始打工貼補家用。她在外地就學,每週生活費才花費五百元;為減輕媽媽的負擔,寧願從學校徒步一小時到火車站搭車返家,以節省十八元公車車資。
「將來我和妹妹要是結婚,媽媽就是我們的『嫁妝』!」那天,上人聽小玉這麼說,讚歎她這番孝心足以作為典範。
愛主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在於她的勇氣與智慧。我在校園擔任「大愛媽媽」說靜思語故事多年,發現許多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特別是年輕夫妻草率離婚,將孩子丟給年邁雙親照顧,製造不少社會問題,令人惋惜。反觀愛主不畏殘疾、獨自撫養女兒,她身上所展現母愛的偉大,足以作為現代父母的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