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中,感受愛與光
撰文‧鍾慈揚、陳濟至、吳慈絢、李錦秀、唐明雄
攝影‧楊濟道
阿根廷境內農牧業發達,
牛羊總數比人口還多,
相較於鄰近國家,這裏的人民可說是悠閒富足;
加上地大物博、物價低廉、社會福利健全,
居民有引以自豪、無後顧之憂的本錢。
然而今年三月,持續不斷的豪雨,
讓北部數以萬計災民
家園盡毀、一無所有……
秋涼雨季,汪洋中預見嚴冬
今年三月,當北半球正要迎接繁花似錦的春光時,南半球已悄悄進入秋季。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等地遭逢大雨,驟降的雨水沿著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流入阿根廷,淹沒無數良田;當時也是阿國雨季,豪雨從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一日直落不停,讓阿國東北部的美索布達(Mesopotamia)平原頓時成為水鄉澤國。
此次受災以安德列理歐斯(Entre Rios)省和聖大菲(Santa Fe)省損失最為嚴重。其中,農牧業興盛的聖大菲省約三分之一遭洪水淹沒,數以萬計的災民被迫棄守家園、超過一萬五千頭牛隻死亡。
四月四日得知公路恢復通行後,阿根廷慈濟人立即從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趕往安德列理歐斯省受創最嚴重的小巴拿那(Villa Paranacito)鎮和瓜雷瓦(Gualeguay)市勘災。
大水尚未完全退去,災區惡臭難聞,志工所到之處皆須留心腳下,避免踏踩到家禽家畜腐敗的屍體。因為缺乏淨水,大多數人家還沒開始清理家園,隨處可見泡水衣物和家具,牆上還可清楚見到一點五公尺高的水痕。大水來時,很多人怕家裏東西被偷,不願離去,就睡在屋頂上與蚊蟲同眠長達一星期;聽說還有人爬到樹上,看見樹上掛滿了蛇,萬般驚懼下掉落水裏。港口附近災情更慘重,許多房舍還泡在水裏,孩子划著小船來來去去,牛隻浮在水面,遠遠就聞到惡臭。
千里沃野,群牛惡水中悲鳴
瓜雷瓦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城市,連日豪雨加上河水暴漲,讓原本的千里沃野,頓成水鄉,約有兩萬五千隻牛受困水中。
港口邊,一艘滿載牛群的運輸船停靠碼頭,工作人員趕著牛隻,要牠們走向岸上的運載車,好送去注射預防針。牛隻害怕腳下的河水,不願意走過小鐵橋,工作人員只好用長棍驅趕。牛群在驚嚇中推擠,由於鐵籠底下鏤空,許多牛隻一腳踩進網格內,立即被刮傷而流血;一隻極度恐慌的牛,眼眶四周都是深色的淚痕;還有牛隻懼怕地向後退縮,退到沒有位置,驚慌得只用兩隻後腳站立。
一位軍警人員告訴志工,洪水淹沒全市,他們正在搶救受困的牛群,但運輸船只有兩艘,每日至多搶救一千兩百隻上岸,「救多少算多少」。很多牧場主人損失慘重,一夕間一無所有。
募捐衣鞋,帶動在地愛心
農牧業發達的阿根廷,悠閒富足的生活向來令鄰國羨慕;如今許多人家園盡毀、一無所有,災區常可見有人赤腳走在泥濘中,每日換洗的衣服就僅身上那一套。
阿根廷慈濟人發起捐助衣鞋活動,愛心呼籲得到共鳴,新舊衣鞋自各方湧入,會所長桌上疊滿各式衣物等待整理打包,還有捐衣民眾在包裝袋上貼著:「感恩您們!幫我們把這一分關懷帶到災民身邊。」
四月十五日早上,一群當地義工來到聯絡處幫忙,其中葛羅莉亞(Gloria)說,她在孤兒院和小朋友玩耍時,略述災民困境,一位小女孩挺身而出說:「我有一雙布鞋太小了,我要捐出來!」語畢,四周響起掌聲。
「一位心靈及物質比常人不足的小女孩,都願意向受難者伸出援手;一群旅外的華人,都肯為受災的阿根廷同胞付出,而我們呢?」葛羅莉亞說:「今天我實地看到、也體會到慈濟的大愛!」
遠離疫情,為家園「灑淨」
南半球的四月天應是秋高氣爽的時節,但大雨過後氣溫非但未降,反而更加悶熱。四月十八日中午,秋老虎似的氣溫高達攝氏三十二度,志工再度前往兩百三十公里外的瓜雷瓦市。
十二號公路上,沿途飄散著一陣陣牲畜腐屍味,許多牛隻四腳朝天、曝曬在大太陽下,令人不忍卒睹。
災後,瓜雷瓦市的衛生條件極差,三位工作人員穿著消毒衣進行噴灑消毒;一部噴灑街道,兩部由慈濟捐贈的背式噴灑消毒器,則往住家及庭院消毒。
一戶災民掩鼻站在屋外,問他對消毒的看法,他說:「很需要!因水災過後有傳染病威脅!」
細膩用心,車縫出藍色毛毯海
水患過後,災區是遍地枯黃的蕭條。天氣漸冷,阿根廷慈濟志工四月中旬開始縫製八千條毛毯準備發放,巴西、巴拉圭等地慈濟人也前來助緣。
「當我走進慈濟聯絡處時嚇了一跳,好像工廠!」曼蒂葛蘭地(Monte Grande)區二十一號學校副校長貝蒂(Beatriz),在投入毛毯製作後發現:「這份工作很不簡單!」
貝蒂細數,一捆捆厚厚的布匹,經由慈濟人與當地義工通力合作、車縫成毛毯,無論是選料或者縫製過程,每個細節都很用心,「讓我看到秩序、互助合作及快樂。」
大圓桶似的布匹很重,先由師姊手腳並用使力攤開,再由師兄以長尺壓在布上,另一位師姊用粉筆畫上直線;裁剪時需要有人拉穩拉緊布料,剪刀出手時才不會跑位。
在「土法製毯廠」內,一條一條毛毯在拉、剪、摺、疊後,最後再加上一道縫布邊的手續。只見印好慈濟法船的毛毯,一件件熨平、折疊後,整齊排列在地板上,頓時出現美麗的「藍色毛毯海」。牆上的電風扇把印色吹乾,像海風拂面一樣舒坦。
「身為天主教徒,我們很高興看到基督與佛陀的訓示能透過『愛』合而為一。」多日來與慈濟人一起製作毛毯的牙科醫師卡羅斯‧卡維拉地(Carlos A. Gavirati),感謝大家成為他日後關愛他人的最佳典範。
披星戴月,有愛就不覺得累
水患後兩個月內,阿根廷慈濟人於瓜雷瓦市、聖大菲市和聖多德美市(Santo Tome)來回奔波八次,經歷了攝氏三十四度汗流浹背的酷熱,以及零下一度冷風冽冽的氣溫,累積路程超過八千公里。
為了圓滿任務,大家暫拋家務,成天為勘災、縫製毛毯、購買消毒器具、募集發放物資而奔忙;往往天未亮就出門,回到家已是萬家燈火。但他們不畏艱辛,分秒不空過。
四月二十四日在瓜雷瓦市發放前夕,不諳西班牙文的師姊們由當地義工指導,認真拼貼「讓愛傳出去」的歌詞大字報,在發放中傳達慈濟人文。發放當天災民們深受歌詞感動,有人當場提筆抄了下來。
五月十六日聖大菲市發放前一天,市政府派來二十二位工作人員協助慈濟志工打包物資。室內籃球場頓時變成工廠,人人快手快腳地將十一項清潔用品仔細打包,志工叮嚀把「尊重」與「愛」一起包進去。
當一千五百份發放物資打包、檢查完畢,志工歡喜地說:「每做一個動做就念一聲佛號,一點也不覺得累!」
發放圓滿,皆大歡喜
五月十六日在聖大菲市的第二波發放,上午八點不到,已有災民持物資領取單在門口排隊等待。有人只著薄衣、有人甚至天未亮就步行數公里前來,眼神悽惶無助。發放前,阿根廷志工阿德麗亞娜(Adriana)以西文介紹慈濟基金會,慈揚師姊宣讀上人的祝福信。
當災民了解自己領取的物資,是會員五元、十元聚集而來的,手中的毛毯,是志工以愛與尊重親手縫製,現場掌聲久久不歇。
六月六日在聖多德美市,溫馨的發放儀式讓災民帶著感動領取物資。一位女士離去前哭了,她說,慈濟給予的實在太多,因為這當中有滿滿的愛。五十二歲的克莉絲蒂娜(Christina)女士,將物資拿回家後,立刻寫了一封感謝信送過來,雖然來回路程五公里,她說,一定要及時將感恩表達出來。
截至六月六日止,慈濟人共在瓜雷瓦市、聖大菲市和聖多德美市舉行三次發放,發出七千九百一十二條毛毯,以及三千五百二十份清潔生活用品、奶粉、兩部消毒器具等物資,超過一萬六千人受惠。
這三場發放,三國六地——阿根廷土庫曼省、福爾摩沙市和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聖保羅、巴拉圭亞松森、東方市慈濟人凝聚心力,帶給災民溫暖;當看到他們帶著愁苦的表情前來、帶著安心的笑容離開,持續兩個月的賑災期間,大家雖然身體勞累,內心卻有說不出的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