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87期
2007-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幸福快門‧阿根廷
  幸福快門‧玻利維亞
  疾風勁草
  銀髮之愛
  慈院志工筆記
  發現歡喜
  隨師行記(2007年5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愛的叮嚀‧加拿大
  心靈交流道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87期
  四緣合一,潤漬群生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人人都有愛心,
要把握因緣,
培植心地善種子,
珍惜大地、和風、淨水、陽光的滋潤,
細心呵護、慇勤耕耘,
使能萌芽、茁壯、結實纍纍;
繼而將無量無數愛的種子播撒出去,
如清流湧泉,
潤漬群生。


六月上旬,全球二十二個國家的慈濟人歸來,在五天的精進研習會中,傳承法髓、成長慧命。
海外慈濟人分布在全球四十餘個國家,要匯聚一堂談何容易;他們平常在僑居地就地取材、自力更生,還跨國救援苦難,大愛足跡遍及全球六十多個國家,實在不簡單。
在海外弘揚慈濟,除了有一分誠懇的愛心與信心,還要建立堅定的願力,並將這分發心發願身體力行。慈濟人的「信願行」,不為自己而是為了天下蒼生能離苦得樂。
回想四十多年前「克難慈濟功德會」剛成立時,需要人,沒有人;需要錢,沒有錢,我是多麼地孤單;如今,全球慈濟人雲來集,四大八步穩穩地邁向國際。看到這麼多志工菩薩,同發心、同志願,行在人間,拔除苦難、安穩眾生,在僑居地被接受、被肯定、被信賴、被尊重,怎不令我感動、感恩!
  
作心地農夫——
誠正信實為大地,
慈悲喜捨為和風,
智慧妙法為淨水,
慇勤精進為陽光。
人間菩薩一念心,
預約淨土在人間。
  
五月二十七日,南非約堡慈濟人舉辦精進研習,二十多位參加慈誠培訓的新發意菩薩中,有位邱亮縠先生,從莫三比克北端獨自開車四十八個小時、奔波兩千七百多公里的路途前來。
他說,他嚮往投入慈濟已有五年,一直沒有機緣加入,最近聽說約堡慈誠隊剛成立,舉辦精進一日活動,即使路途遙遠,他堅持決不錯過,發願要做莫三比克第一顆慈濟種子。
人人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在佛不增、在凡夫不減。但是,光有愛的種子,沒有其他因緣會合,也成就不了果,所以我們要把握因緣,培育善種,才能成就善行。要有什麼樣的緣呢?有種子就要有土,沒有土壤,種子無法生根。有了種子、土壤,假如缺少雨露,種子會乾枯;水分太多,種子則會爛掉。有種子、有土、有水,若缺少熱情的陽光、溫暖的和風,也無法長成大樹。
所以,一顆種子,要萌芽、茁壯,成為頂天立地的大樹,需要大地、和風、淨水、陽光的滋潤。
心地的菩提種子要長成大樹,必須「四緣合一」——
以「信實誠正為大地」:內修誠正信實,去除心田妄念雜草,耕耘出沃土,種子才可以生根;
以「慈悲喜捨為和風」:外行慈悲喜捨,讓人如沐春風,就能啟發善心善念;
以「智慧妙法為淨水」:以智慧妙法滌人心、潤心田,使能回歸清淨無垢的本性;
以「慇勤精進為陽光」:打開心門,讓陽光的溫暖熱情照拂,善種子便能萌芽、茁壯……
慈濟人要先作自我心地的農夫,讓菩提種子生根、發芽、茁壯,結出纍纍果實;再把善種子播撒到全球,用心耕耘大福田。
世間災難頻傳,期待人間菩薩還要再招生,苦難人何其多!慈濟人腳走到那兒,愛的種子就要撒播到那裏,讓靜思法髓如清流湧泉,潤漬群生,啟發人人心中愛的種子,共同為人間付出。

作人間貴人——
生活窮困的,
給予物資彌補不足;
身體缺陷的,
盡量為他療治病痛;
心靈苦難的,
要予以關懷膚慰。
  
只要付出一分愛心,人人都可以當「不請之師」,讓苦難眾生得到「安穩樂處」。
住在菲律賓貧民區的蘇絲瑪,家裏很窮,開了一家小雜貨店勉強維持生計。她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很熟悉她那小小雜貨店裏的東西,人家要買什麼,都能準確摸到拿給客人;但是,她常常收到假鈔,實在無可奈何。
在黑暗中摸索不知幾年了,蘇絲瑪娶了媳婦、生了孫子,都無法看到他們的長相。其實,她是因為白內障看不見,只要開刀,就有機會復明。但是在他們那裏,開一眼白內障需要將近三萬元菲幣,相當於台幣兩萬多元,對一個貧困家庭而言,那有辦法呢?
但是,蘇絲瑪一心想看到這個世界。好不容易等到慈濟義診的機會,安排她進行手術;沒想到開刀那天,她血壓飆高,無法接受手術,史美勝醫師體會她看不見的痛苦,於是安排另一天為她手術。
開了一眼,蘇絲瑪很快就能看到了!回到村莊,好奇的鄰居圍攏過來歡迎她,她一一和他們打招呼。蘇絲瑪不只可以看到鄰居,也看到自己的家、看到媳婦和孫子的長相……蘇絲瑪好開心。她的先生很感恩,把口袋裏的錢全部掏出來,說要捐給慈濟——算算總共一千元菲幣,相當於台幣六、七百元。
這些錢對蘇絲瑪這家人來說,可以補半屋子的貨;但她先生實在太開心了,毅然捨出這筆錢,並期待醫師為太太開另外一眼。
當史醫師為蘇絲瑪開好另外一眼時,她先生又捐了菲幣五百元。雖然金額不到台幣一千元,但對他們來說,卻是盡他們所能的付出;不僅如此,夫妻也開始投入慈濟做環保。如此知恩、報恩,實在令人感動!這就是「愛的循環」。
《無量義經》形容菩薩德行「能為生盲作眼目」,這不就是實實在在的例子嗎?真的非常令人感恩感動。慈濟大醫王,真正是病苦者生命中的大貴人!
大家應該還記得,四年前來台分割的菲律賓連體嬰姊妹「大愛」、「感恩」,時間過得真快,她們要上小學了,感覺好溫馨。好像不久之前才在花蓮,我們的志工雙手抱的連體嬰,分割成功後讓她們自由了,狀況穩定之後回菲律賓,當地慈濟人提供這家人住所,也安排她們的爸爸在慈濟環保場工作,讓慈濟人就近疼惜孩子。
數日前菲律賓李偉嵩居士告訴我,「大愛、感恩」要上學了,需要華文名字,問我要給她們什麼姓?我說:「不如讓她們姓『慈』好了,就是『慈愛』、『慈恩』。」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第一天上學,有的孩子一直哭,但是我們的「慈愛」、「慈恩」卻非常開心。這就是慈濟的孩子,多懂事、多乖巧啊!我們期待這兩棵小樹,將來可以成為頂天立地的大樹。
的確,慈濟人間菩薩,真正是苦難人生命中的貴人——生活窮困的,我們給予物資;身體有缺陷的,我們盡量為他治療;不只是彌補物資的不足、治療身體的病痛,慈濟人還關懷他們的心靈,真是未w無量!

作大地貴人——
乾旱地要恢復成林成蔭,
不知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但現在不做,
永遠都是光禿禿。
慈濟人不只當人間的貴人,還要當大地的貴人。

澳洲近年嚴重乾旱,許多羊群缺乏牧草而死亡,一些地區民生用水也發生問題,需要靠運水車供應。澳洲慈濟人日前捐贈政府單位一部運水車,可以載四十二噸水,回收河水、雨水供應民眾生活所需。
不只如此,慈濟人八年來配合各地市政廳植樹,未來也將向政府申請一片土地種樹。樹能保持水土、讓空氣清新;然而過去人們為了農牧利益,把大好樹林砍伐改植牧草,養牛羊。現在環境日益惡化,不能再讓大地受毀傷,要倡導種樹。
把牧場恢復成樹林,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不知道。但是現在不做,永遠都是光禿禿的,所以澳洲慈濟人已經開始種樹了。的確是大地的貴人!
面對驚世的災難,一定要有警世的覺悟。救世,要從救心做起。
為了挽救日益沉淪的人心、弭平社會的動盪,泰國政府於二○○四年成立「道德文化署」,在全球尋找救世救心的辦法,曾派團前往紐西蘭、澳洲等地學習。
後來,他們發現了「台灣慈濟」,如獲至寶,集合政府高階人士和研究人員,組織一個研究團體,於二○○五年八月首度來台,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那次參訪,團員們深受震撼,決定將慈濟經驗拷貝回去泰國實行。
今年五月三十一日,研究團隊第十三度來訪。團員在台北慈院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志工,動作輕柔地為病患洗澡;得知她是很資深的志工,他問:「你打算要做到什麼時候?」這位七十三歲的老菩薩告訴他:「要做到最後一口氣,做到不能再做!」令對方感動不已。
他們深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回去後,由政府主導,在社會廣為推動。慈善方面,強調「快樂付出」的志工精神,也效法「竹筒歲月」,呼籲每人每天捐一元泰銖,作為慈善救濟之用。醫療方面,泰國皇家曼漂醫院院長吳進醫師,主動加入慈濟人醫會,發心免費為泰國一萬兩千名白內障患者進行手術;警察學校的學生也開始關懷社會弱勢、法師帶動做環保……
慈濟的無私大愛,已開始有了愛的效應;但願更能普遍全球。
  

 
四十多年來,慈濟人日日以行動書寫人生藏經——
時時懷抱戒慎虔誠,用慈悲心付出,是「大慈」;以誠正信實,帶動苦難蒼生也能付出,從內心拔除窮苦,這是「大悲」;付出無所求是「大捨」;人人立下堅定信念,歡喜前行,這是「大喜」。
因為「內自誠而無悔、心行正而無怨、志堅實而無求、願立信而無憂」,所以慈濟人不但淨化自心,且以無私大愛付出——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這就是救世救心最好的方法。請大家多用心!
(講於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七日至六月十六日)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