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87期
2007-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幸福快門‧阿根廷
  幸福快門‧玻利維亞
  疾風勁草
  銀髮之愛
  慈院志工筆記
  發現歡喜
  隨師行記(2007年5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愛的叮嚀‧加拿大
  心靈交流道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87期
  5。31《農四月‧十五》

磨難實為「增上緣」
【靜思小語】在助人、度眾的過程,有時也會遭受磨難;這是磨練耐心、愛心、智慧心的「增上緣」。

一「秒」與一「劫」

世間一切,分秒遷變,人的生理、形貌,也隨著時間成長、變化。時間,在遷變中消逝,也能在遷變中累積成果。上人於豐原靜思堂對眾開示,除了年歲增長,人人也要把握時間,讓「善念時時生,慧命日日增」。

佛法中所謂的「劫」,是很長的時間單位。《大毘婆沙論》等經典即謂,人壽自十歲起,每過一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之後,每過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壽十歲,稱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八十中劫為一大劫。如此推估,實長遠難計。

上人云,莫去鑽究「幾億年、幾億萬年」而想著目標很遙遠。「其實若是一秒鐘過不去,人生也就中止了。一天中的八萬六千四百秒,就等於八萬六千四百劫;要保持一天之中,心念都不動搖,就不簡單了。」

「善成長一分,惡就去除一分。靜中一念善,心靈光明增加一分,智慧也增加一分。」上人說,貪、瞋、癡、慢、疑是人心五大病,遮蔽了清淨本性。如何回歸純淨佛心?上人說:「心要寬,念要純。」

「微塵能至之處,心念就寬及此地,此即『心寬』;心無雜念煩惱,沒有貪、瞋、癡、慢、疑的紛擾,即是『念純』。」上人勉眾將時間用在正確地方,時時警惕自己生起善念,就能累積智慧,不會空過生命。

「慈濟的精神源頭在靜思,靜思一向秉持『克己復禮』,刻苦克難卻仍自力更生、堅定意志。所以法脈相傳,傳的就是這分甘願刻苦的精神,以及『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心志、『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願心。」

上人強調「剎那就是永恆」,將剎那這一念發心連綿接續,時時日日、月月年年守之不動,自然就能「善念時時生、智慧日日增」!

菩薩與菩薩對話

為了減量碳足跡,今年增加許多小規模的社區志業展覽,讓民眾就近參訪。上人認為,參觀志業展其實就是上一堂「生命課程」。

「施與受之間,其實是菩薩與菩薩的對話——伸出援手者是人間菩薩,受苦受難者也是現相教育人『見苦知福』的菩薩。」上人教示,要以感恩心看待每一位苦難人,彼此互為貴人。

然而,在助人、度眾的過程,有時也會遭受磨難。上人言:「這是磨練我們的耐心、愛心、智慧之心。磨到受助者能自立、助人者增長智慧與經驗,互為增上緣。」

上人勉眾再接再厲,善用社區道場接引大眾,人間菩薩大招生,是淨化人心最好的法門。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