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87期
2007-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幸福快門‧阿根廷
  幸福快門‧玻利維亞
  疾風勁草
  銀髮之愛
  慈院志工筆記
  發現歡喜
  隨師行記(2007年5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愛的叮嚀‧加拿大
  心靈交流道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87期
  5。23《農四月‧初七》

路愈遠,愛愈長
【靜思小語】菩薩隊伍浩蕩長,前腳走後腳跟,路顛可磨練心性,路愈遠,愛愈長。

生命起落,心志不移

覺察自身清淨覺性被「無明」障蔽後,即應「發起勝心,破裂無明顛倒重障」;之後還要「斷滅生死虛偽苦因」,如此才能「顯發如來大明覺慧,建立無上涅槃妙果」。晨語時間,上人詮釋此段《水懺》經文。

「既已覺察苦因,乃自心所造,就要提起決心斷滅無明、懺除煩惱。以堅固道心除滅煩惱後,於此寂靜心境,觀一切無不是法,『顯發如來大明覺慧』,以清淨心行菩薩道,為眾生拔苦予樂。」

上人舉南非祖魯族志工為例,這群「黑菩薩」雖然貧窮困苦,卻在慈濟人帶動下「以貧濟貧」,開啟明朗的覺性,為同胞付出。

「志工研習中,潘明水居士問他們:『十年之後,誰還是慈濟人?』全體都舉手。再問:『百年後呢?』葛雷蒂絲告訴她的同胞:『當我們走了,失去的只是軀體,不是精神,跟隨上人的心,不受生命起落影響。』眾人聽罷,手又堅定舉起……」

不受境界影響,追隨之心堅定,上人說這就是「顯發如來大明覺慧,建立無上涅槃妙果」,達到《無量義經》所說「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境界。

既入慈濟宗門,上人勉眾多用心,要時時內觀自省,以清淨覺性行菩薩道。

為顛狂荒亂,作大正念

浙江省義烏市,舊時窮困落伍,近年轉變成雜貨集散地,經濟改善,然而仍有貧困暗角。上海、義烏慈濟人長期關懷貧病家庭,並克服萬難,耐心陪伴、協助多位精神病患送醫,讓家庭重現曙光。

志工早會時間,播放大陸慈濟人與義烏貧困民眾互動的畫面。花蓮慈院精神科主任林喬祥觀後有感而發,精神病患常讓人不敢親近,慈濟志工卻不以「貧困待援者眾」為由而忽略這一群,這分菩薩精神,令人敬佩。

「苦難之地,一般人往往避之;唯有『菩薩』能步步向前,將足跡深深踏印。」上人讚歎慈濟人勇於做「不請之師」,「為顛狂荒亂作大正念」,並給予「安穩樂處」,讓苦難人有所依靠。

「即使距離遙遠,只要有一顆善的種子播入土裏,因緣具足、用心培育,就能從樹苗茁壯成林,庇蔭大地。」上人叮嚀,世間多苦難,待救的人如此多,菩薩道路迢難行,要發大心、立大願,才能有堅持前行的力量。

「期待慈濟人前腳走、後腳跟,彼此牽引、步步跟進。路顛可磨練心性,路愈遠、愛愈長。給予苦難眾生希望!」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