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農四月‧十二》
心美,世界就美
【靜思小語】心念是「因」,周遭人事為「緣」;要結善緣或惡緣?成就善果或惡果?得善報或惡報?端看一念心。
把握因緣,對準方向
天地太初,生命的發生難溯其源;唯知一切萬有皆因緣聚散而生滅,故云因緣不可思議。
四十一年前,人微力弱、生活清苦,何以會動念成立慈濟?上人對人文志業同仁開示:「若論因緣,每天都有人事起因;然未及時把握,也無法成就。能夠把握『因』,加上眾『緣』會合、對準方向,才有今天的『果』。」
「因」與「果」之間,必須有「緣」來牽引。上人說,當年雖然自己心存一念要救拔人間苦難,若非師公上人要其回嘉義妙雲蘭若,受聽經結緣的花蓮信眾挽留,也無因緣要求眾人開展一日五毛錢的「竹筒歲月」。
《華嚴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上人說,人的心念就是「因」,周遭的人事與每一個環節都是「緣」;一念心可以造世界,人人心美,世界就美。
而「因、緣、果、報」中,報即為感受。上人取喻,電視上一個美好畫面,須有多少部門同仁各司其職,才能成就?大家互為因、互為緣、互為果,而彼此之間互動即生感受。
「合抱之木發於毫芒」,不能輕視任何一粒種子、任何一點力量,「只憑一己之力承擔不起世間事,所以要珍惜身邊每一位同仁,時時感恩。」
是佛是魔,存乎一心
「有因緣觀,也要有無常觀。」上人說起昨日在汐止與一位慈誠師兄談話。正值壯年的他,今年元月返花擔任志工時,因腹部疼痛不已住院檢查,竟發現已是癌症末期。
師兄自言,曾經過著顛倒、放蕩的人生,直到這四、五年來接觸慈濟,漸漸步返人生常軌;歷經培訓、受證,才要開始專心行菩薩道,人生卻所剩無幾……
「我聽了也很心疼。告訴他要善解——若沒有進入慈濟,也許最後孤單無依、一生乏善可陳,甚且遭受唾罵。既已走入慈濟門、行在菩薩道上,此生已有價值。」
上人嘆道,過去生已經寫好此生劇本;此刻能得善知識陪伴身邊、人生果實豐碩,也是福報。
「要結善緣或惡緣、成就善果或惡果、得善報或惡報,端看一念心。一念心可使人投入菩薩團隊、為人群服務;一念心也可毀滅大地,造成人間無數苦難。」
上人叮嚀,是佛是魔存乎一心。「期待人人重視因、緣、果、報,轉煩惱為菩提。」
「福罪無人能予,一切皆是自作自受。」上人期勉人人能夠自覺,進而覺他——「已覺」要度「當覺」,「當覺」度「未覺」,把佛陀的大覺智慧,散播給其他人;如此才能「覺行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