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農三月‧二十一》
有「知識」,不如有「智慧」
【靜思小語】「知識」成就專長,但也有可能用於犯罪;「智慧」因為具良知,所以能發揮良能,奉獻社會。
用法水灌溉慧命
「眾生受重重無明煩惱遮蔽,迷失覺性,心易受誘引而偏差。佛陀慈悲,給予簡明的方法,引導眾生回歸清淨覺性,《三十七助道品》就是方法。」
晨語時間,上人為眾複習《三十七助道品》,勉示將這三十七種方法銘記於心,洗滌自心無明。
農耕缺水,無法種作;人體缺水,無法維持生命;心地若是欠缺法水滋潤,慧命就難以成長。上人表示,《三十七助道品》中的三十七種方法,是修行覺悟的重要資糧,也是洗滌自心煩惱的法水,當以此灌溉心地善種子,滋養道業、增長慧命。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要人人洗淨無明,從凡夫的迷境回歸如佛般清淨覺性,自然就能達到天下無災、世界和平的幸福境地。」
南投聯絡處昨日正式啟用,合心隊組的師兄師姊肩挑象徵四大志業的重擔進場,擔子裏有代表克勤克儉的竹筒、蘋果祝福平安、鳳梨期待人間菩薩「旺旺來」、香蕉寓意「相邀」做慈濟……
「南投慈濟人挑起了擔子,展現草根的純樸氣質。其實在每一位慈濟人的肩上,都要挑雙擔——擔起如來家業與慈濟精神,且要把自己氣質、修養表達出來。」
南投志工謹記上人叮嚀,將這個「家」作為道場,布置呈現簡樸莊嚴的氣氛,慈濟四十一周年志業展覽也同步展開,處處可見志工巧思。
慈濟道場落實社區,上人期勉要具有多功能,照顧民眾的慧命。「人若只有知識、功能,也許會犯下錯誤;應當發揮良能,提升生命價值,長養慧命。」
上人說明,知識與智慧不同:「各行各業皆有其專業領域,各有知識。只具知識專業,也有可能用於犯罪;有智慧者,除了專業以外,還具有良知,以智慧、良知所發揮的專長,就是良能,對社會才有貢獻。」
全台各地不論是慈濟分支會或是環保站,都是社區道場,接引民眾付出,打造有意義的人生;此際配合慈濟四十一周年慶,更有多種動靜態活動。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人文弘揚佛法,是我們的目標。各種動靜態的展示,都是活生生的說法,能帶動家庭倫理觀,也是最好的生命教育。」上人勉慈濟人藉由道場,將教育推進社區每一個角落,讓人人心靈滿載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