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貼近,因為感同身受
撰文‧周照子 插畫‧羅方君
陪伴先生從病重到往生,我深切體會到病患與家屬的煎熬與無助;
多年後,我投入醫療志工行列,發願挺出肩膀讓人依靠。
民國六十八年暮秋,先生被診斷罹患胃癌,必須立即動手術。當時我和家人守候在手術室外,心裏忐忑不安。不久,醫師說明病情——剖開腹腔後,發現腫瘤的位置靠近動脈血管,動刀會大出血,只好把腹腔縫合。
出院時醫師告知,先生的生命大概只剩兩個月,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回家一週後,先生在起身下床時昏倒、送醫急救,從此住院四個月再也沒有回家。
先生臥病期間,我深深感受到病痛之苦,以及照料陪伴的家屬精神和體力所承受的煎熬、艱苦和無力感,真的很需要一個有力的肩膀依靠。
這樣的心情,讓我加入慈濟醫院志工行列後,對於癌末病人與家屬有分特別的關懷和用心。有一回我在心蓮病房服務,一位老伯伯除了難忍癌末之痛楚,情緒也很不穩定,經常吵鬧發脾氣。
一天,我和他聊天,陪他回憶不少往事——
「以前我的家族很大,有三百多人,吃飯時都要敲鑼。」
「我父親年輕時就離家出走了,未盡到應有的責任。我是由曾祖、祖父、叔伯們提攜拉拔長大的,他們對我有很深的期許和關懷……」
在家庭中,伯伯有著傳統的權威,不輕易表露喜怒哀樂,因此這些故事連妻兒都沒有聽過。他說著、說著,情感似乎得到抒發,整個人祥和許多。
用同理心去對待病患,才能得到信任。回想起在我艱困時得不到依靠,於是發願要做一個讓人依靠的肩膀。有句靜思語:「碰到逆境時,應心生感激,因為可遇不可求啊!」逆境是增上緣,舉凡挫折和障礙,原來都是人生學習的功課。
上人說醫院是道場,藉由病苦示現,讓人透徹生老病死的真諦,因而化解自身的煩惱;同時在互動中又將自己的體悟傳遞給病人及家屬,讓處於人生關卡的他們能夠輕安自在。在慈院擔任志工十九年來,我深深感受到愛的能量,確實不可思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