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9期
2009-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寰宇慈濟
  發現歡喜
  主題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九年三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9期
  十六日 心行並重,內外相應

 

◆3‧16《農二月‧二十》

靜思小語】以「誠正信實」,培養自我人格;以「慈悲喜捨」,為人群幸福付出。

有心無難事

有感於上人開示「人生無常,不知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板橋李文雄師兄決定改變貪睡習氣,天天晨起「薰法香」。當母親及阿姨得知,不約而同認為他不可能辦到;尤其母親更不看好,認為他無法克服「睡眠蓋」。

然而他說到做到,當天開始調整作息,此後一年多來,每天清晨五點十五分起床盥洗、五點半收看靜思晨語節目,之後到板橋慈濟志業園區參加志工早會。

「一切唯心造,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早會時上人舉此為例表示:「人能弘法,非法弘人;要把握時間,讓善法入心。」

全球四十多個國家的慈濟分支會聯絡處,天天於台灣時間早上七點利用網路連線,參加精舍志工早會,同步聞法零秒差。上人形容天地如大宅,慈濟人如處同一間屋裏,都是一家人;期勉人人深入法髓,用心、用愛付出。

無求心清淨

一位師姊有感於早期做慈濟時人心單純,而今趨於複雜;是否因末法時代所致?上人直指,人心複雜乃「追求太多」之故。

「最初心念單純,看到慈濟做好事就開心加入;之後從善門入佛門,不再只是一念單純做好事,對功德、未來的歸屬生起追求的心,就會使心念浮動,無法安定。」

上人強調,「慈濟宗門」須以「靜思法脈」為道,也就是外行的菩薩道要和內在的精神平行。「要內外相應,心存『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若做不到內修、外行,慈濟將只是一般的慈善團體。」

「靜寂清澄」的境界難以言詮,上人言其實就是心懷「誠正信實」,在人群中「守之不動」,則「無量法門悉現在前」,而能「得大智慧,通達諸法」;這也正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要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