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日 磨亮心鏡,自度度人
◆3‧5~6《農二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心明,境界就明。
捨煩惱,入法歡喜
早會時,上人回顧行腳點滴,提到在高雄喜捨環保站「拆解區」,見到全盲的環保志工王淑靜。
淑靜師姊二十八歲時因視網膜病變,視力日漸模糊;三十六歲雙眼全盲,罹患憂鬱症,甚至嚴重到精神分裂,自我封閉十多年。直到三年多前,她偶然轉到大愛電視,「聽」到大愛劇場游陳師姊的故事心有所感,不再對先生埋怨猜忌,主動打電話到高雄分會表達當志工意願,從此投入環保。
從學敲開錄影帶塑膠殼、拆螺絲,如今承擔拆解區關懷組長之責,淑靜師姊從付出中找回自信,配合藥物治療,憂鬱症漸漸好轉;一邊做一邊關懷其他身受病苦的志工,分享自身經驗。
曾經一個小時拆不了一顆螺絲,現在已能全憑手的觸感拆螺絲,她說秘訣就在「靜心」,用心代替失去的視力。
「我看到淑靜拿起廢棄羽毛球拍拆解。她邊摸邊告訴我,裏面有木頭、鋼絲、塑膠還有小螺絲。我好奇拿來一瞧,確實如她所說的,不但有木料,連微小的螺絲她都摸得到,還能用電鑽取出。」
「我問她,這麼小的螺絲,用電鑽取的過程中不會傷到手嗎?她回答:『剛開始常常被電鑽傷到,也曾做到手破皮、流血,就是要多用心;我不是拚業績,是拚心績。』」
「貪瞋癡慢疑」是五種障礙眾生的煩惱,上人指出,淑靜過去因疑心,不但自己辛苦,和她相處的人也很辛苦;現在心念無私,則天地寬。
「心明境界就明。她曾因心中生疑而致憂鬱,如今分秒集中精神、不斷付出,讓心沒有空隙得閒胡思亂想。把胡亂猜疑之心磨光,使心鏡清淨無染,智慧因而明朗,故能走出自怨自艾的人生,時時自度度人。」
醫療愛,真誠慈悲
與醫療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表示選擇從醫,少不了愛。「愛,要愛得真誠。慈濟人文『對內誠正信實、對外慈悲喜捨』並非口號,要真正做到。」
有感於近來經濟亂、社會亂,上人指出,一切乃人心脫軌所致,慈濟人文正是引導人回歸清淨本性。
「較之於其他團體所談的『愛』,慈濟多了一分內『誠正信實』、外『慈悲喜捨』的內外呼應,此即人文特色。」上人殷勉座中主管心力合齊,推動人文。
心調和,難關易過
曾有「非洲糧倉」之譽的辛巴威自然物資豐富,然由於政治動盪、人心不和,人禍、天災頻繁,人民長年苦於飢餓,近來又因霍亂疫情失控,人心惶惶。
六日志工早會時間,上人感嘆這個國家的生態,只有「苦不堪言」形容。「天時、地利之外,最重要的是人和;人心不只要和,還要戒慎虔誠,人們才能安穩生活。」
儘管非洲距離遙遠,上人勉慈濟人心要寬大,關懷天下人。「心要寬,視天地間所有人為家人,無所不親;以無量大悲救苦眾生,不只作眾生真善知識,也要作『你不請、我自來』的不請之師。如此才是真正人間菩薩。」
景氣不佳,一些學子註冊發生問題,慈濟正推動「安心就學計畫」,深入學校發掘需要幫助的家庭。上人指出,相較於辛巴威,台灣人實在應該感恩知足。
「只要人心和,並且克勤、克儉,困難日子很快就會過去;怕的是人心不調——視過去的享受為理所當然,而今榮景不再,心就『過不去』,導致真正陷入困境。」
上人強調,只要調整心態、甘願吃苦,腳踏實地打拚,困境就容易過。
人文心,人性之本
與慈濟大學范德鑫教授等人談話,上人強調慈濟的醫療與教育志業並非「功能」取向,強調的是發揮「智慧良能」。
「所有醫療教育,必會教導如何救病人、愛病人。但慈濟的醫療人文不只如此,更要具備『誠正信實』和『慈悲喜捨』,這是發自內心極深層的愛。」
一位病患長年為牙痛所苦,慈院醫師為了替他解除痛苦不斷尋思,終於找出痛是由腦瘤引起。上人以此為例表示:「『誠』懇面對病人的問題、『正』確診斷病情,還要用深刻的愛對待病人,取得病人的『信』心,才能『實』際為他解除痛苦。」
「慈善」志業亦然。上人指出,慈濟因有一分宗教精神,而與一般社會慈善機構不同。「這分宗教精神,就是懷抱宗教情操、用無私大愛走入人群。」
上人重申人文不同於文化。「文化會因時、因地而異,人文則舉世皆同,就是人性之本,只要做出人品典範,就是值得文史流芳的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