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2期
2009-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台灣
  助人之道
  曾老師的真心話
  清平致福
  創意發明
  特別報導
  挑戰生命
  慈院志工筆記
  出版書訊‧當幸福來敲門
  靜思智慧語‧好話二十年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2期
  做一面鏡子一個堅實支柱

◎口述‧郭淑菁 撰文‧葉文鶯  插畫‧吳慧琳

醫療志工有所為、有所不為。
我常自問:「現在所做的事,
是基於病人需要?還是我覺得需要?」……


前陣子,淑秋(化名)將會員的善款交給我時,喜孜孜說著:「我們家小凡這次數學考九十幾分!」

「這就對了!」我很高興她觀念轉變:「多給孩子祝福!姊姊若看到你為孩子的付出,一定很放心。」

眾人疼惜的「憨查某」

淑善(化名)——淑秋的姊姊,是我與這一家人結緣的開始。她是一名血癌患者,自體骨髓移植失敗後,尋求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配對成功。

生病前,淑善是公司的創業元老,也是老闆的得力助手。她與先生育有一兒一女,平常下班後除了輔導子女功課,也花很多時間整理家務。

先生熱衷買賣股票、無心工作且積欠不少債務,平日家用及子女教育費,一向仰賴淑善的薪水支持。淑善生病後,醫療費用全靠保險金給付,先生出現在病房的次數寥寥可數。

「你要照顧淑善啊!她現在很需要你……」好脾氣的岳母不曾對女婿說重話,可惜她的苦口婆心起不了作用。

兩個孩子上學及生活起居,都由淑善的弟弟、妹妹協助照顧。看著姊姊性命朝不保夕,姊夫卻不知珍惜,對孩子也疏於照料,妹妹淑秋幾次說出氣話。

同房的病友一提起淑善,也不免心疼感嘆:「哎,這個憨查某!」看在外人眼裏,先生對她不聞不問、欠缺家庭責任,但淑善卻說:「他也給我很大的自由啊!」

接受骨髓移植前,淑善與兒女的對話令我難忘。

「媽媽準備住進另一間病房,不能陪你、也不能幫你梳辮子,你剪短髮,以後自己整理好不好?」

女兒小凡一聽,立即拿下髮帶,一雙小手努力將頭髮重新紮成兩邊:「媽媽你看,我會自己綁頭髮,不用剪短了。」但她愈想把辮子拉好,就愈顯得參差不齊。後來聽了我的勸,才答應把她的頭髮剪短。

至於才上小學的兒子小仁,每天從安親班回家,就得面對爸爸動輒打罵;因為恐懼,他時常尿床,每到醫院總是愁眉訴苦:「媽媽,爸爸拿棍子打我,我不喜歡他!」

兒子的委屈聽在心裏,淑善只覺得愧對孩子,對於先生卻仍是一點埋怨也沒有。

病房中傳愛

剛完成骨髓移植,淑善提不起食欲,且唾液分泌減少,必須慢慢咀嚼才能吞嚥食物。她的母親很擔心,即使膝關節退化,仍每天用心變換菜色,搭火車到醫院送飯。

住院期間,淑善用心規畫生活,就連教導孩子功課都要事先安排;但也因為目的性太強,容易造成自己和別人壓力。所以我常勸她「做能做的事」就好,不要太勉強。

我送她一些靈性照顧方面的書籍和錄音帶,可在病榻上閱讀、聆聽;也鼓勵內向、沈靜的她多關懷其他病友。

聽我這麼說,淑善認真打草稿、準備開場白,可是一到病友面前卻忘記要講什麼。我和她分享,不妨把自己放空,不預設立場,踏進病房時先觀察對方的情緒、自己的感覺和環境因素,再決定說什麼。

後來偕她再次拜訪病友,適時找話題讓她分享患病歷程。這次經驗過後,她的活動空間就不再局限於自己的病房內了。

「淑善,你有好因緣配對成功,要發好願,祝福自己身體好轉時,將這分愛心傳出去。」她記得我說的話,不但加入會員護持慈濟,也在親友間募集善款。

當她的身體狀況穩定後,更如願到台南靜思堂擔任書軒志工,不但自己做得歡喜,也廣結許多好人緣。

寫完人生的成績單

淑善養病期間,家中少了一份薪水,當她的保險金即將告磬時,便決定復職。

「你要多照顧身體,一旦失去健康,錢賺再多也沒有用。」面對眾人關心,淑善表示,為了替孩子儲蓄教育基金,又擔心先生債務未清償,她必須開始全職工作。

一天,接到淑善的電話——她的血癌又復發了!接受化療後,經常發燒、口腔長皰疹,她感覺自己日漸失去氣力……

淑善最後住進加護病房,意識陷入昏迷。臨終前我在她身邊說:「你這一生做人很成功,在公司受器重、對家庭盡心盡力,又是慈濟志工,家業、事業、志業樣樣都做到了!你要好好寫完自己的成績單……」

「我祝福你能好起來,但是你最清楚自己的身體,該放下時就要放下,要好好照顧意念。」

淑善似乎聽見我說的話,突然睜開眼睛。我趕緊提醒她:「一切都是好因緣,我們都會祝福你,要記得生生世世都來作救人的菩薩!」

加護病房外,淑善的先生表情呆滯、不知所措。「我們一起祝福淑善。往後你父兼母職,兩個孩子要多費心。跟孩子有話好好講、不要兇,以剛克剛兩敗俱傷……」面對志工的殷殷叮嚀,先生淚流不語。

我提醒淑秋,有關姊姊的後事處理,一定要跟姊夫商量。母親決定將淑善的慈濟勸募本交給淑秋,讓她接替姊姊當志工的遺願。

心放下自然有福

姊姊病危時,淑秋承諾幫忙照顧孩子。一開始,她因為自我要求太高,感覺壓力很大;像是小凡的數學能力很差,淑秋教得又急又氣,小凡則感到挫折。

淑秋問我該怎麼辦?我說:「每個孩子開竅的時間不同,你要慢慢來。」

淑秋還擔心,自從小仁失去家庭的溫暖,已經開始用說謊保護自己了!

憐惜這對小兄妹沒有媽媽,淑秋將生活重心放在外甥、外甥女身上,疏於自己的家庭,也引起抱怨。

當淑秋告訴我想領養姊姊的孩子時,我提醒她:「兩個小孩還有爸爸,你不能一廂情願;也要尊重你先生和公婆的意思。」

事實上,淑秋為小兄妹做得愈多,對姊夫的抱怨也愈深。我勸她學習姊姊的包容心:「你可以把照顧孩子的機會讓給姊夫,培養他對孩子的責任感。做你能做的事,不要跟姊夫計較。」

不久,淑秋的婆婆身體欠佳,需要她多費心,但她聽說姊夫另結新歡,猶豫是否該把孩子送回姊夫家。

「姊夫如果續絃,你更應該讓孩子跟父母成為一家人。以前你姊夫有你姊姊可依賴,現在何妨讓他經營自己的家庭,也讓孩子學會獨立?」淑秋接受了我的建議,就這樣,小仁、小凡回歸爸爸重組的新家庭。

淑善過世至今已經四年,回想當時,淑秋對小兄妹過度操心,巴不得像千手觀音般守護他們;如今她學會「放手」,看著小凡沒有阿姨緊迫盯人,數學也能獲得好成績,她終於領會「兒孫自有兒孫福」的道理。

長期在安寧病房服務,我觀察到癌症病人敏感又脆弱,志工必須謹言慎行、放空自己,傾聽病人的心聲,才能與他們真誠互動。

志工雖然熱心助人,但一定要時時自我察覺,才不會讓個人主觀影響患者和家屬。因此我常自問:「我現在所做的,是基於病人的需要?或是我的需要?」檢視是否踰越本分。

醫療志工有所為、有所不為,除了不介入醫療行為,對於患者複雜的家庭問題,可用心聆聽,當一面鏡子,幫助對方看清問題,引導他們思考、自己做決定;還要作堅實支柱,給予患者和家屬支持和溫暖。

志工之道,最重要的是隨緣盡分,做能做的事。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