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 護善根,持戒律
◆6‧29《農閏五月‧初七》
【靜思小語】不傷善根,是慈悲;具足戒律,是智慧。
敬天愛地,廣聚福緣
有位九十多歲的資深委員退化失智,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認得;但是聽到「慈濟」,眼睛會發亮。與雲林、嘉義以及大林地區四合一組隊幹部座談,上人以老菩薩在失智暗沌中,仍保有一分對慈濟的清明記憶,勉眾保護好內心善種子。
「即使年老失智,潛意識仍有一分菩提善種。大家要經常去對她說慈濟,讓她深植善種,將來可以帶著這粒種子來回人間,不失菩薩的精神。」上人請大家多多關懷年老的資深委員,他們曾經為大家辛勤鋪路,要以感恩心陪伴、疼惜。
慈濟人一定要守戒清淨。慈濟道場歡迎人人發心做好事,然而經過見習、培訓,受證之前,上人提醒,必須以智慧嚴格審視其是否確實守戒。
「並非以排斥的態度拒人於門外、斷人善根;而是要慈悲引導其善根萌芽、增長,善導正向,戒除惡習。」上人強調,慈悲、智慧要平行。「不傷善根是慈悲,具足戒律是智慧;善根要照顧,戒律要完整。」
天地間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導致災難頻傳。上人勉眾戒慎虔誠、敬天愛地。
「『天』就是『德』,要回歸道德本性,故要『敬天』;萬物依止這片土地而生,故要『愛地』。對於共同生存在這片『五趣雜居』地的眾生,要相互敬愛,感恩、尊重,更聚福緣。」
福緣要在人群中聚合。慈濟從四十多年前的「竹筒歲月」克難起始,走入人群中募款募心,開啟許多民眾的善心,進而帶動投入菩薩行列,讓人間有愈來愈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以前對佛典中『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描述感到不可思議,後來我體悟到千手千眼菩薩不只一位——若有五百個人發菩薩心,就有一千隻眼睛、一千隻手,能在社會各個角落觀察世間苦相,及時伸手救拔苦難。」
上人表示,若人人能起慈悲心救度苦難,以佛心和菩薩的雙手現於世間,則「人人觀世音,個個彌陀佛」——人人皆是入群度苦難眾生的活菩薩!
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
聽聞嘉義地區許多志工自投入環保後,戒除惡習。上人欣言,環保是慈濟八大法印之一,有許多家庭因為環保道場而得到和樂、幸福,或是錯誤人生因而改變;籲眾要堅定道心,一心一志朝慈濟人間路精進。
慈濟人聚會時服儀整齊,一舉手、一投足如規如矩、禮節分寸不差,展現佛教禮儀之美。上人勉眾安心於此福慧雙修的道場,以佛陀的智慧、用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走入人群。
「自愛就是報恩,付出就是感恩。有能力付出時,要感恩自己比別人更有福。期待人人自愛愛人,提升自我道德,進而上報佛恩、父母恩、眾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