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2期
2009-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台灣
  助人之道
  曾老師的真心話
  清平致福
  創意發明
  特別報導
  挑戰生命
  慈院志工筆記
  出版書訊‧當幸福來敲門
  靜思智慧語‧好話二十年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2期
  二十一日 守戒,有愛

 

◆6‧21《農五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以「戒」為制度,更不能缺少「愛」。

心寬念純,知過能改

「慈濟隊伍浩蕩,整體之美,來自個體;要感恩幸好有他、有你、還有我,人人分毫無差,才能展現整齊美。」

在板橋靜思堂與合心和氣組隊幹部開示,上人言,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更難得相會於菩薩道上,大家要珍惜與把握。

「早期慈濟人少,結構單純,沒有培訓也無所謂受證;只要發心承擔,即能領勸募本招募會員。當團體人數愈來愈多,即必須建立制度、戒律。」上人表示:「既立定志願投入慈濟,身心皆要以戒為制度,更不能缺少愛——愛自己的家庭、愛周圍的法親,再擴及眾生,視天下一家親。」

有的人習氣未斷除、業障未盡,即使投入菩薩團隊,業力現前時又受外境引誘而犯錯、脫軌。對於這樣的法親,上人表示,在制度上要有所規範。

「對於無心犯過、有心悔改者,慈濟之門永遠敞開,等待他們回歸菩薩道上。法親之間亦需善解、包容,並非以管教的態度待之,而是要關心、幫助,用愛輔導,使其改變。」

常常批評他人的過失,無形中也傷害了自己。上人請大家提起感恩心,無論面對何等境界,都視之為學習的道場,修習心寬念純。「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唯有心念單純、心胸寬廣,才不會對人對己造成傷害。」

恆持善法,長養善根

多年前,台中有位吸毒的年輕人,曾到勒戒所戒毒,但出來不久又陷入毒癮。父親把孩子帶到慈濟,慈誠師兄如家人般陪伴他,還帶他到醫院當志工、回精舍住一段時間;在規律的生活及善的感染下,年輕人漸回歸正軌,沒想到回到家後,卻再度吸毒。

「他說,犯毒癮時,全身毛細孔就像有螞蟻在鑽,痛苦得想要撞牆。我說:『既然這麼痛苦,好不容易戒了,為什麼又再吸毒?』他說身不由己。這就是餘業未盡,所以明知不能再犯,仍不由自主陷入吸毒惡境。」

對板橋委員慈誠開示時,上人以這則實例說明「戒、定、慧」三無漏學之重要,乃學佛者所必修。

「平常若沒有守好戒律,心不堅定、智慧不足,在茫茫人群中,很容易受人誘引,墮無量苦。」上人表示業力強大,使人由不得自己;何況臨命終時,無明一動,恐怕糊裡糊塗受生。

「眾生輪迴六道,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是六條路;此生已盡,下一生的道路並非毫無選擇權,關鍵在於此生之造作。生時若沒有鋪好路——恆持諸善法、長養諸善根,在捨此生投往下一生時,無善因緣接引,只能隨著業力輪迴。」

人的第八識稱為「藏識」,像一間倉儲,囤積平日所發動的意識、業因。上人指出:「凡夫煩惱多、造業多。『一念無明生三細』,從心生起微細的貪、瞋、癡等惡念,顯於行為,不論行善、為惡,業識都藏在第八識。當『出清』時,囤積最多的會先出清——隨業受報。」

上人期許眾人守戒律,心才能定,心定才能生智慧,面對任何境界都不受影響。「凡夫無明起,動輒與人計較,使人與人之間恩怨仇恨、愛憎拉扯,愈拉愈纏、愈纏愈緊;業力愈深,更加不由自主。」

慈濟人以菩薩道為方向,這是一條寬大平直的覺道。上人提醒眾人,今日可以安心地走在這條路上,要感恩前人;同時也要為後來的人鋪路。「讓這條路鋪得長、鋪得遠、鋪得寬,直達佛的境界。」

心無污染,身能勤行

「入慈濟門,要學會心無貪戀、意無顛倒;靜寂清澄,彼此之間沒有利益牽扯、私我小愛,只有大愛。」

與北區四十個和氣組隊談話,上人引述佛陀入滅前,阿難尊者詢問:後世若有犯戒不守規矩的比丘,要如何對治?「佛陀說,僧團要彼此愛護,有人犯錯則予輔導;若是一而再、再而三勸戒,對方仍不接受,即『默擯』之——此為其自身之業,只好隨他。」

上人以「普天三無」之信念處世——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不相信、不原諒的人,是以清淨心相信人人皆有佛性。

「然人難免因無明顛倒而犯錯。初犯可以原諒,以愛心、耐心規勸;再犯則予警告;警告後再犯就要提起鞭策;若再執迷不悟,可暫時回收其委員證、慈誠證。有朝一日他願意回來,慈濟的門永遠為他敞開,歡迎他從見習、培訓重返慈濟家庭。」

佛法是智慧之法,上人強調要智信,不要迷信;若信仰觀念偏差,「有所求」而致走火入魔,最令人擔心。

「並非信佛皈依、拜佛求佛就能消災。人生順逆皆是自己所造,自作要自受。慈濟人要培養正念,破除迷信、執著,真正行在菩薩道上。」

世間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上人籲眾,要學會付出無所求,尚且感恩。「人生八苦中,『求不得』是一大苦,有求必有苦。若無所求,『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自然遠離顛倒妄想。」

上人請大家把握機會聞法。「古代人千里求師、萬里求法,要聽一句法是如此困難。現在因為有大愛台,法無處不在,只要想聽都聽得到;還要到哪裏求法呢?」

古德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上人提醒,最重要的法在人人自心。「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學習好的典範;若見到錯誤示範,則自我警惕、改除惡習。」

身為第一代慈濟人,上人期野痍n修得「戒、定、慧」,為後世作典範;心能知足、愛心開闊,持續向前精進,才能福慧齊增。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