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十日 感動,且帶動
◆6‧9~10《農五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好話入心,對己能修身,對外能弘道。
生活清平,福留子孫
新聞報導,重慶市武隆縣鐵礦開採區五日發生山崩,共十二戶民宅、一個鐵礦場被掩埋,迄今仍在搜索失蹤者。在祕魯,原住民反對政府在亞馬遜雨林開發天然資源,超過兩千人與警方爆發衝突……
早會時間上人嘆言,人間日日都有災害意外,除了悲憫災民苦,亦應自我警惕,生活中謹慎節儉,為保護地球環境負起責任。
「就像小家庭維護家產,國家應好好保護國產;假如不斷變賣家產,雖能得到一時利益,但終致家道破敗、禍延子孫。」
相較於世界上許多受災受苦的人,上人表示能安然度日,應該感恩;同時生活也要節約用度。「只要多用心,生活可以很簡單。生活若能清平——清清淡淡,才能平平安安。」
上人叮嚀大眾時時靜思反省,「靜裏當思時日過」還要「慎觀日常生活中」——感恩每天的衣、食、住宿都無須煩惱;「當思來處極不易」——生活用物的製作實不易,所以要疼惜、愛護。
「缺乏靜思,無法成長智慧。靜思法脈勤行道,法脈就像人的血脈、大地的水脈,一旦枯竭,則寸草不生、水土崩塌。」上人敦勉眾人以大悲之愛與智慧面對人、事、物,與大地共生息。
受用是「功」,付出是「德」
《靜思語》出版二十周年,靜思人文九日晚間在台北新舞台舉辦「清淨‧智慧‧愛 論壇暨音樂會」。十日早會,上人感恩天下「知音人」能接受靜思語,將之聽入心並用心推廣,讓人人有機會受用。
「一句話能入心,下功夫琢磨,再身體力行——對自己,法已融合於自身;對別人,於言行表達修養,即能弘道。」
上人進一步說明,法能入心受用,就是「功」;運用在待人接物上,為人付出即為「德」。
「善惡一念間。心起好念,就是人間的光明面;心念稍有差錯,就是人間的黑暗面了。」上人感恩弘道者,也感恩受法者,因為,接受了法轉變了人生,遂能感動他人,使更多人受用法。
海內外慈濟人持續推動「靜思語好話一條街」,以精心設計、書寫的靜思語海報,為家庭、店面增添美感。上人稱許大家以真誠之心走入大街小巷,分享句句好話,實擁有仁德之美、妙有之真,「妙法、妙語、妙人心」,堪謂真、善、美。
「時間對有智慧的人而言,如鑽石般珍貴;對愚人來說,卻像是一把泥土,一點價值也沒有。」上人以此句《靜思語》肯定慈濟人把握分秒寫人生歷史,做出人品典範。
「自受用,是『功』;能付出,是『德』。慈濟人將妙法自受用、也教人受用,感動進而帶動,就是弘傳佛法。每一位靜思弟子都是師父的知音人,不僅口口相傳好話,更身體力行,真正功德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