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 培養粒粒愛的種子
◆7‧13《農五月‧二十五》
【靜思小語】人間菩薩大招生,一人接引一人,讓苦難地成為菩薩淨土。
知福、惜福、多造福
早會時間,上人有感而言,非洲多數民眾生活窮困,但慈濟人在南非用心耕耘,已培養出粒粒愛的種子;當地精進菩薩不斷湧現,平時無私付出幫助貧病同胞,一旦發生意外災難,即就地發揮救苦救難的菩薩良能,增長慧命與道業。
「苦難的人間需要菩薩,只要人人發心,一人再接引一人,再苦難的地方也能成為溫馨的菩薩淨土。」
半個多月前上人行腳來到臺北中正萬華聯絡處,看到昔日電子遊藝場轉變成淨化人心的道場,讓中正萬華區慈濟人共修精進,非常歡喜。
「看看南非本土志工在帳棚裏精進的克難情形,大家要感恩能在臺灣這麼好的環境生活、精進入法;一定要知福、惜福、多造福。」
以身作則,人文扎根
與慈濟技術學院羅文瑞校長等師長們座談,上人提及,日前行腳到臺南,看見大愛幼兒園的孩子們響應「八分飽」,發願節儉生活、克制欲念,幫助世間苦難人。
「那一天,孩子為我上了一課。」上人讚歎孩子們用心存「電撲滿」、「水撲滿」,還有「時間撲滿」、「零食撲滿」與「禮物撲滿」等。「我從未想過『時間撲滿』,只是常說『分秒不空過』。從『時間撲滿』體會到,要好好把握時間,就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時間付出。」
上人期勉師長們從幼教到大學,都要做好生活禮儀教育,讓學子從食、衣、住、行等細節中穩扎人文品德。
一個人的外貌形象,是給予他人的第一印象;上人請老師以身作則,引導同學們注意維護亮麗整潔的儀表,樹立內外一致的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