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0期
2013-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慈濟在約旦
  發現歡喜‧美國
  人間問路
  同個屋簷下
  出版書訊‧《咫尺幸福》
  天涯共此情‧緬甸
  天涯共此情‧印尼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大陸雲南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0期
  鋪平人間路 接軌菩薩道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三年七月一日至十七日)

芸芸眾生,身上都有一部經,
深入人群,得見無量法門,
是得大智慧、通達諸法的道場。
自利利他,鋪平人間路,
自然就會從菩薩道,
接軌覺悟的佛道。

七月上旬從花蓮啟程行腳,經臺東、屏東、高雄、嘉義、臺中,下旬來到臺北;沿路風光美好,但聽到許多由迷轉悟的心路歷程,更是心情澎湃,感受到人心之美——

有人生活富裕,卻過著顛倒人生;走入慈濟後縮小自己、改變習氣,關懷家庭和社會,終於成就「富中之富」的人生。也有人突遭變故,身體和經濟都跌入谷底,卻沒有頹喪失志;他們扭轉人生的過程,就是一部啟發人心的「經典」。

例如高雄一位先生,中學時代開始吸毒,多次入獄勒戒;每次出獄後都想改過自新,無奈環境沒有改變,販毒的朋友手一招,又跟著去了。因此長年進進出出監獄,不只蹉跎了寶貴青春,也受憂鬱症所苦,更讓父母心痛不已。

直到六年前貴人出現,邀他到慈濟環保站當志工;他看到有憂鬱症患者做環保一段時間後,病情改善,於是跟著做。漸漸的,從做環保中恍然大悟——人生真正的價值,是要對人間有幫助。

他愈做愈歡喜,每天都到環保站付出。看到他重新做人,有人要介紹工作給他;他的母親說千萬不可,環保站有許多善知識,他和慈濟人在一起,作母親的才能安心。可以想見,這位母親長年以來,是如何為兒子擔心。

另一位男士,年輕時受不了物質引誘,導致卡債纏身,上門的不是警察就是債主;父母聽到電鈴就心驚,有天忍不住唸他幾句,他就賭氣離家。在外流浪十七、八年,落魄到靠餿水果腹。

輾轉來到慈濟環保站,看到這裏老老少少人人口說好話,無論是董事長、教授,還是工人、擺路邊攤的小販,無論多忙都撥出時間來付出。他感覺到環保站人人平等,沒有人會輕視他,於是在做志工中,漸漸打開心門,放下煩惱與無明;流浪多年的他,終於和家人相會了。

這次我到高雄時,他們一家人來到靜思堂,他當眾下跪請求雙親原諒;父母很感恩慈濟人,把他們的兒子救回來了。

在臺南,行動不便的志工王盈盛很精進,自願承擔「晨鐘起,薰法香」連線作業,每天清晨三點半起床,僅是換制服就要花半小時;來到會所,還要爬上三樓開機連線,讓志工們專心共修。他說,自己有很多事情做不到,但可以「把握做得到的好好做」,有得做總比沒得做好。母親也很鼓勵他做環保,因為在慈濟環保站有很多人疼惜、陪伴他,讓母親很安心。

慈濟環保站救地球、救人心,還能讓家庭圓滿,真正是修行的道場、是一條康莊的菩薩道。人和、家和,人人行孝且行善,就能讓社會祥和、天地平安。
 
菩薩道是成佛之路,
莫停留或徘徊小徑,
要行「四弘誓願」度眾。

二○○八年緬甸納吉斯風災後,慈濟人走入佛國播撒愛的種子,五年多來已見菩提種子成長。七十一歲的吳炳慧,為啟發眾人愛心,點點滴滴累積善款,她效法慈濟創立之初「竹筒歲月」精神,走入菜市場向人說慈濟、穿梭大街小巷勸募。有的人住在樓上,她不怕辛苦地爬上爬下;有時候會員不在家,她要走好幾趟才能見到,但她從不放棄。她說「有心就不難」,堅持下去就會達成目標。

在南非,志工也是做到「無人不度」。許多原本接受慈濟幫助的祖魯族婦女,如今已經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志工,長期照顧當地貧戶與愛滋孤兒。這群「黑菩薩」許多過去曾遭遇暴力對待、親情波折,但投入慈濟、了解人生真諦後,他們走出陰霾,利益眾生無所求;即使環境克難,也精進不懈怠,用自己的故事引導其他人解開心結、離苦得樂,也為自我人生開啟幸福的道路。

佛陀在人間說法四十九年,前面四十二年以「方便法」引導不同根機者,最後才說「真實法」;無論方便法或真實法,都是要引導大家走上大乘菩薩道。

行菩薩道,莫只是徘徊小徑,認為走得通就好——為人生無常、苦難偏多而求法,只是停留在起點;要以通達佛陀覺悟的境界為目標。從「四聖諦」開始∣∣了解「苦、集、滅、道」真理,找到滅苦之道;進而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佛陀僧團中的舍利弗,長久以來精進修行,維持己心清淨、滅一己之苦,「得於小乘自謂究竟」。直到法華會上,聽佛宣說大乘法,舍利弗「嗚呼深自責」,慨嘆多年來獨善其身,沒有打開心胸契合佛心、行菩薩道救度眾生,故空過數十年,未能授記成佛。

佛陀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就是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清淨覺性、都能成佛。佛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怎會不知這個道理?他只是自滿於所學,沒有真正發大心、立大願,向菩薩道邁進。在法華會上聽聞真實大法,舍利弗歡喜踴躍,懺悔缺失,也希望讓人人得法歡喜。

舍利弗的後悔自責與聞法歡喜,警惕人切莫自高驕慢,時時要有慚愧心——「慚」是對己,「愧」是對他;要常自省是否虛心受教?能否更上層樓?是否有用感恩心面對人事物?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慈濟人的道場就在人群中。芸芸眾生,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部藏經,入人群得見無量法門,虛心納受就能得智慧,進而通達諸法。

做人間事,做得人和、事和、理和,以智慧鋪平人人心路,自然就會接軌到菩提大道。

聞法力行,增長慧命,
不把道場變成「是非場」,
莫「迷有情」,
要「覺有情」。

此次行腳各地,聆聽志工分享「晨鐘起,薰法香」和讀書會的心得。有志工說,剛開始要清晨三點多起床,很不容易,懷疑自己是否做得到?但為增長自我慧命,還是「使命必達」。持續一段時間晨起聆法,發現以前心無法靜下來,總有許多雜念和煩惱消磨掉體力和精神,睡得再多也覺得不夠;現在早睡早起,精神反而更明朗。

的確,心寬念純是健康之道,心清淨才能提升覺性。只要克服習氣,養成晨起精進的好習慣,聞法就沒有困難。

法要入心,更要落實在行動中。如果日常生活中依然故我,動輒與人計較,一定要爭個我對你錯;心有偏差,道場就會變成「是非場」。

此生有緣相遇,無論是惡緣或善緣,彼此都要好好應對,退一步、讓一步,就能圓融。甘願還,打八折,不甘願還,還要加利息;柔和善順待人,就能讓人人歡喜。

法入心,待人處事將心比心、常懷感恩,將這分情普及於全人類,就是「覺有情」。千萬不要變成「迷有情」——迷在我是能布施的人、我有錢可以救濟、因為有我對方才能受到救濟。如此執著名相,無法「三輪體空」,就會落入貢高我慢。

有些人說:「我都知道;要改,等以後。」明知方向不對,卻不願改正,實在是「無法度」。法要入行——知錯立改,朝正確方向精進,才能讓人生重新開展。

因緣果報,業力隨身,
謹慎身、口、意,
好因好緣歡喜相隨。

出生在美國的楊凱丞今年十一歲,他從小就很有愛心,不忍心看人們殺牛來吃,宣導大家不要吃牛排,所以美國慈濟人都稱他「小牛」。

幾年前小牛為了學中文,來花蓮慈濟小學寄讀一年;課餘時間常常到精舍來,每當我和人談話時,他就乖乖坐在身邊聽,還默默筆記下來。今年暑假他專程回精舍跟在我身邊,天天「晨鐘起,薰法香」。

我平常與他互動時間不多,但有次他上臺說話,把我說過的話融會貫通,再用最簡單的話分享給大眾;他呼籲大家:「要看『靜思晨語』和『人間菩提』,才跟得上師公。」沒有人教他如何說,但句句是軟實力,很有力量,讓我很震撼!

七月行腳期間有多場聯誼、座談,我請他和大家分享,他都沒有遲疑,上臺先自我介紹:「師公給我的法號是誠愿。」然後說出他整理的六個「自我警惕」:

防止傲慢心——不要以為自己是最好的,要想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

防止倒退心——要在菩薩道上往前走,就要恆持初發心。

防止心迷——上人對靜思弟子唯一的要求,就是清淨的心。

防止躁動心——心要靜下來,就要消除雜念。

防止暴動心——要用軟實力。

防止懈怠心——不要只想休息,要為時代作見證。

誠愿,就像是乘願再來的菩薩;這麼小的孩子可以這樣精進,讓人見證到「法」入八識田中。

人生「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平常所做的一切,為善或造惡,都會變成種子進入業識,隨著業力帶到來生;因此,要戒慎每一個心念,守好身、口、意。看到別人的優點要學習,看到缺點要自我警惕,且感恩對方現相教育,千萬不要排斥人;彼此尊重結好緣,來生來世相遇,才能起歡喜心。

期待人人法入心,法入行。請大家多用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