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60期
2013-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慈濟在約旦
  發現歡喜‧美國
  人間問路
  同個屋簷下
  出版書訊‧《咫尺幸福》
  天涯共此情‧緬甸
  天涯共此情‧印尼
  寰宇慈濟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〇一三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大陸雲南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60期
  四日 法入心,人我是非不入心

◆6‧4《農四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將「法」放在心裏,莫將「人我是非」放在心裏。

人生短暫,真理不滅

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截至二○一二年底,全球有超過四千五百二十萬難民,平均每四點一秒就有一人失去家園。早會時間,上人感嘆,許多難民在出生地就貧困無助,又因人禍動亂,迫使他們為了保全生命而逃離家鄉;卻沒有容身之處,四處漂泊流離,實在苦不堪言。

「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衝突何時能了?人間的苦難要延續到何時?人生無常,人們卻為了無常而短暫的人生,不斷計較、爭奪,深陷貪欲、瞋怒、愚癡難以自拔。人生最後,所爭所奪的一切都如幻夢般,只有業力相隨。」

上人教眾時時感恩、珍惜平安祥和的社會,在身體還健康、可以自主運用之時,把握分秒為人間付出,提升生命價值。

「人生難得百年,但真理不生不滅、恆住不變。唯有把握因緣,行於正法道路,慧命才能持續增長。」

把握當下,成就典範

遭酒駕撞傷腦死的臺大醫院曾御慈醫師,因多重器官衰竭,悲傷的家屬將她所有可用器官全數捐出,至少十名病患受惠。

「她很有愛心也很上進,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在臺大碩士班繼續進修,且不怕辛苦,選擇到創傷醫學部付出;可見她是多麼善良,她的生命多麼亮麗!家屬在悲痛中為她做了器官捐贈的決定,相信平時致力搶救生命的她,也會歡喜接受。」

有愛心的優秀人才消逝令人痛惜,然而曾醫師遺愛人間的大捨善行,也為社會大眾作典範。

上人回憶一九九七年的今天,慈大醫學院第一屆解剖學課程圓滿,師生共同為十三位大體老師縫合及入殮;翌日火化、十八日入龕並舉辦感恩追思典禮,創醫學教育的先例。

第一屆大體老師馬逢雨師兄,自花蓮慈濟醫院籌建期間,即與同修朱淑美師姊用心護持建院;師兄往生後,淑美師姊積極投入環保、香積等工作。一九九九年承擔香積時,因氣爆意外灼傷全臉及雙手,卻慶幸「幸好沒有燒到年輕人」,傷後不久又回到志工崗位上。

師姊曾因腦瘤手術後遺症,記憶力退化到連兒女都不認得,對探訪的親友一律說:「師兄師姊感恩喔!」經過半年調養,又回內湖聯絡處做香積,雖然說不出菜名,卻知道菜如何搭配、怎麼煮最對味。

上人讚歎,淑美師姊全身充滿「慈濟細胞」,兒子、媳婦學習父母的典範,全家都是慈濟人。「雖然她記憶力退化,但是良能沒有損失,實在令人敬佩。人生無常,要把握當下,將生命運用得扎扎實實,莫虛度光陰。」

轉化煩惱,增長慧命
 
一位海外慈濟人,為人事問題請教上人。上人以佛典故事教導——

帝釋天向佛發願持戒:「乃至佛法住世,盡其形壽,有惱我者,要不反報加惱於彼。」意即若受人擾亂,也不起瞋恚心而報復他人。

一向喜歡和帝釋天作對的阿修羅王知道此事,立刻前來擾亂。帝釋天遠遠看到阿修羅王不懷好意而來,大聲說:「停住勿動!」阿修羅王就如同受了束縛一般,不能動彈。

阿修羅王問帝釋天:「你不是已經受戒,不能報復擾亂你的人嗎?」

帝釋天回答:「我確實受了戒,我會讓你恢復行動。但你必須先發誓不來擾亂,我才能放了你。」

阿修羅王依言發誓,帝釋天也就放他離開;隨後即來向佛述說此事,詢問此舉是否犯戒?

「善哉!善哉!汝要彼約誓,如法不違,彼亦不復敢作嬈亂。」佛陀告訴帝釋天,世間有很多像阿修羅王這般故意擾亂別人的人,或在無意之間因習氣而擾人;帝釋天與擾亂自己的阿修羅王訂立誓約,讓他不能擾亂其修行,這不算犯戒。

「即使發心立願投入志業,也會因各有見解、習氣,當境界來時,面對難題就打退堂鼓。但是轉念想想:若能體會佛陀覺悟後靜寂清澄、淨如琉璃的心靈境界,世間還有什麼過不去的?還有什麼無法包容的呢?」

上人教導,佛弟子要持戒;面對有心人擾亂,雖不與之正面衝突,但要運用方法止其惡行。

「看到別人犯錯,要反省自己是否犯同樣的錯?有錯,要勇於懺悔;沒錯,就心安理得。要將法放在心裏,莫將人我是非的枝枝節節放在心裏。多一分煩惱,就少一分慧命;若能轉化煩惱、增長慧命,煩惱即菩提。」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