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死刑犯,愛的付託
「親愛的慈濟:我是個佛教徒,目前在德州監獄死囚區(death row)。聽說尼泊爾發生地震,我知道你們一有機會就會盡快去援助。我想捐點錢,幫你們去助人。」
五月二十三日,慈濟美國總會收到這封來自監獄的信,信上的日期是四月二十七日,尼泊爾強震之後兩天;來信只有簡短幾句話,附上一張從美國慈濟英文季刊(Tzu Chi USA Journal)撕下的捐款單,還有一張面額美金五十元的支票。
二○一三年底,在紐約莊嚴寺的協助下,慈濟美國總會將《靜思語》以及慈濟英文季刊,寄給全美參加佛學函授課程的五百多名監獄受刑人;迄今已有兩百五十一名受刑人從二十九個州寄來四百八十八封信。細讀內容,足以證明這群受刑人是慈濟英文季刊最認真的讀者──
「我認為證嚴法師提倡『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做法真棒!即使是在監獄,我發現自己還是太浪費了。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要好好思考自己能捨掉什麼,尤其是不健康的零嘴和甜食。」
「我終於登記吃素了。我覺得應該這麼做,幫忙拯救無辜的生命。」
「讀到本期刊物『無語良師』的介紹,我一直在想這件事,我死後可以把大體捐給慈濟大學嗎?」
「洛杉磯奚思道師兄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一直到生命的終點,他還是先人後己……他的榜樣啟發了我,要繼續澆灌自己心裏愛與慈悲的種子。」
「每一次讀慈濟期刊都提醒我,即使身在監獄,我們對很多事都認為理所當然,但是其實我們比很多人擁有的還多。」
截至今年五月止,已有約二十人從獄中寄出捐款;其中一位從去年三月開始,每個月固定寄來面額五元的支票,沒有間斷。對於每小時工資只有兩毛五分、工作機會不定的受刑人而言,這筆錢已是相當大的金額。
監獄死囚區裏,受刑人等著被執行死刑,人生沒有希望、沒有未來;但這位捐款人提醒我們,人人皆有佛性。
美國 曾永莉
醫病情,最美笑容
聽到朋友動手術後出院,前往探視,他第一句話就說:「很感恩碰到好醫師,不然就沒命了!」
朋友家住新店,因為突然全身發癢,到臺北慈濟醫院腎臟科看診,先驗尿沒問題,彭清秀醫師建議抽血檢驗,看報告後警覺有異狀,請他趕快去看肝膽腸胃科;不僅如此,還直接和肝膽科蕭宗賢醫師通電話。時值週末,肝膽科候診病人很多;據朋友轉述,兩位醫師在電話中就溝通了十多分鐘,蕭醫師在百忙中也加號看診。
蕭醫師仔細地看了驗血報告,當場就請他住院,讓朋友嚇了一跳。排了各種精密檢驗後確診是最難發現的胰臟癌,必須進行困難度甚高的大手術。愛的接力第二棒蕭醫師,將他送到第三強棒外科伍超群醫師。
一週後排了七點多第一檯刀,手術到晚間十一點多才結束,推回病房已近半夜。朋友說:「真是最長、最難熬的一天!」術後第二天,朋友雖然身上插著鼻胃管、兩根引流管和尿袋,還是爬起來走動;伍醫師一大早來巡病房,看到他在接受大手術後很快就可下床,露出很訝異的表情。朋友笑著說,伍醫師開了十幾個鐘頭的大刀一定很累,臉色比他這個病人還差。
術後休養期間,朋友觀察到醫護人員全心全力照顧病人,人少事多忙個不停還帶著笑容,從清晨到深夜,不辭辛勞地穿梭在病房中,提供最專業的服務。溫馨的慈濟醫療人文,實在令人感動,朋友在出院後即寫了封感謝函給院方。
我聽了他的就醫經歷,也十分感動,稱讚他是個「很有福氣的人」,能碰到這麼多有愛心又技術高超的醫護人員。朋友也決定成為長期捐助慈濟醫療的會員。
上人說:病人愉悅的笑容最美麗動人。看到友人手術成功康復良好,也發心成為善心布施助人的菩薩,心中充滿歡喜。
臺北 熊國光
薰法香,背塵合覺
參加「晨鐘起,薰法香」一年多來,無論是颱風天或寒流,生病或工作到深夜,我都沒有缺席;即使身在外地,只要事先查好附近可以連線「靜思晨語」的社區道場,會準時抵達。養成日日晨起的習慣,最大的障礙還是自己,所以我不給自己任何懈怠的藉口;俗話說知己知彼,如果沒有辦法對治自己的習氣,又要如何走入人群去接受考驗呢?
面對民眾對於慈濟的好奇,或是家人、朋友、同事的疑問,我當成是給我的隨堂考,測量我有沒有認真入法。而且要耐心的傾聽,柔和的說明,還要感恩對方給我學習的機會;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自省原來還有不足之處。
心中有善法、有正念,遇到境界,就能化煩惱為菩提;反之,就容易隨波逐流。每天定心聞法,並且參加志工早會,聆聽上人分享全球慈濟人的愛心故事;那樣的法喜,更堅定自己的道心。就像佛經中所說的「背塵合覺」,換成白話文就是我們常說的,面向陽光,陰影就在後頭了。
臺北 張永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