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十一日 發大心,立宏願

5.31《農四月‧十四》
【靜思小語】靜思法脈——立「四弘誓願」;慈濟宗門——發「四無量心」。
安住菩提心
《金剛經》記述佛陀在祇園精舍說法時,須菩提尊者請示佛陀:「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意謂發心行菩薩道者,在紛亂擾攘的群眾中,心要安住何方?
晨語時間,上人說明,隨佛修行的十大弟子中,須菩提尊者是「解空第一」;在《法華經‧授記品》中,須菩提尊者繼大迦葉尊者之後,得佛授記。
「佛陀回答,安住在菩提心、菩提道上。」上人指出,須菩提尊者了解世間一切法皆歸於空寂,所以能夠安然處世;但在家居士要如何降伏種種欲念,進而發心修行,體會「體相皆空」之法?
「無論在家、出家,都要發大心──出家修行者以叢林為道場,在家居士則以人群為道場,都要在群眾中鍛鍊,降伏因執著而生起的煩惱,讓心安住在『付出無所求』的菩提道上。」
上人教導,要運用佛法修除煩惱、斷除糾纏的因緣。「斷離一切執著的心念,才能體會『真空妙有』的道理;進而以平等的大慈悲心,行無相布施——不只是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有付出的機會;廣結善緣、廣度眾生。」
修行,要修得心無罣礙,並時時憶念淨行。上人教眾:「用無私大愛鋪設菩提大直道——時時抱持感恩心,走入人群,修除執著心。付出無所求,淨除己心無明,也不受人群的無明煩惱干擾;則清淨本性現前。」
作大地貴人
近五千位環保志工在臺北三重、關渡及高雄靜思堂精進研習,透過網路視訊,聆聽上人在志工早會開示。
「大地平安,眾生才能安然生活。感恩大家日日以行動疼惜大地,維護大地的平安健康,就是維護全人類的平安健康。」
佛陀為須菩提尊者授記時,談到尊者未來成佛,其國土廣大平整,沒有石礫扎人的腳,也沒有竹刺刺傷人的心,所見皆寶,令人歡喜。上人教眾要整平心地:「修行,也要時時把心地清理乾淨;不堆積無明煩惱,還能造福人群,就是經典所說的『國土清淨』。」
高雄鳳山惜福環保站,二○一○年二月成為全臺第一個連線「薰法香」的環保道場。上人讚歎如今許多環保站加入「晨鐘起‧薰法香」,環保志工清晨聞法後,再展開一天的工作,不只修福也修慧。
維護地球環境,是全球人的責任。慈濟環保志工為了保護大地、愛惜物命,即使玻璃瓶回收價非常低廉,仍然用心用力回收。上人肯定:「這就是鍛鍊修行功夫!其實,做環保是在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行;環保志工是大地的貴人,也是師父的貴人!」
讓心地密合
尼泊爾賑災視訊會議,昨天下午參與第一次志工培訓的幾位當地人,與上人分享心得。
凱芮許(Kailash Busukala)師兄說:「尼泊爾的土地已經被地震撕裂開來,但是因為有慈濟,我們現在可以相互幫助,建立兄弟般的情感。我們向慈濟人學習到——助人很重要,而且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一個人無法成就很多事,必須凝聚很多人的力量,合和互協,才能幫助更多人。」他發願往後也要發揮慈濟精神,不分宗教、種族,平等助人。
「雖然土地被地震撕裂開了,可是天下一家親,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互動,能讓心地緊密相合。」上人感恩當地志工的投入,祝福愛心能量持續增加,帶給尼泊爾永遠的笑容。
行法脈宗門
與馬來西亞濟航師兄等人談話,上人致勉恭敬自性三寶,在生活中力行佛法、提升智慧。
「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自然得人尊重;所說的話讓人信服,則能作人典範,統理大眾;自我尊重而受人尊重,才能對人說法、廣度眾生。」
談到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上人說,法脈如中醫所說的人體脈絡,法髓就如一所學校的學風;一個人的造血功能健全、血脈暢通,身體就能順利發揮功能。「法髓健康,法脈就健康,才能讓宗門運作順暢。」
上人進一步解說,「靜思法脈勤行道,要立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此四大願都要精進勤行。「四弘誓願是靜思法脈的法髓,將四大願深銘於心,時時刻刻都能發揮良能。」
「慈濟宗門人間路,要發四無量心——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上人表示,四無量心,是慈濟宗門的精神主旨,慈濟以佛教的「慈、悲、喜、捨」精神,為天下苦難蒼生付出。
「從四弘誓願開始,啟動四無量心。內心沒有建立四弘誓願,就無從發揮四無量心,也無從推展慈濟宗門。」
上人指出,「靜思法脈」就是推展「慈濟宗門」的原動力;有健全的法脈精神,才有力量走入人群,救度眾生。
「慈善如果缺乏宗教精神,無法引起信心、不能凝聚愛心,會後繼無力。心懷慈、悲、喜、捨,更要有四弘誓願的願力,才能持續精進不退。」
上人強調,法脈與宗門,四弘誓願與四無量心,要平行並進、相輔相成。「靜思法脈是為了慈濟宗門而建立,慈濟宗門因靜思法脈而永續;靜思是智慧,慈濟是造福,要福慧雙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