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3期
2015-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3期
  五月二十九日 心靈大富

5.29《農四月‧十二》

【靜思小語】用心耕耘,讓心田生機蓬勃、經常豐收。

耕心田,轉貧為富

《法華經‧授記品》,目犍連、須菩提、迦旃延等大比丘,看見佛陀為迦葉尊者授記,表達內心既驚喜,又怕福德不具足而不得蒙佛授記的感受:「如從饑國來,忽遇大王膳,心猶懷疑懼,未敢即便食,若復得王教,然後乃敢食。」

晨語時間,上人解說,「如從饑國來」是用飢貧無奈的眾生生活,形容愚鈍空乏的凡夫心。

「貧困、飢餓的人間景象,苦不堪!出生在用物充足、生活無虞的國度裏,難以想像長處飢餓者的生活情況。」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全球飢餓人口將近八億,非洲有二十四個國家,因貧窮、戰亂或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災難,而面臨糧食危機。

就如過去有「非洲糧倉」美譽的辛巴威,遭遇七年來最嚴重乾旱,玉米田和棉花田一片枯黃。專家警告,乾旱若再持續,鄰國波札那、賴索托、馬拉威等地也將缺糧。

「眾生之苦,除了有形的飢餓,還有心靈的貧困。佛陀來來回回人間度眾,即是希望人心能轉貧為富;人人用心耕耘,使心田生機蓬勃,就能經常豐收。」

佛陀說《法華經》時已經年邁,隨佛修行的弟子也大多年老;此時雖發大乘心,但能在世間傳法的時間已經不多,他們仍發願會在來生來世再續法緣,廣度眾生。

「因此末法濁世,人間會出現許多智慧者。」然上人表示,即使有許多智者、賢者在人間,仍比不上全球人口增加的速度;要淨化人心,只靠少數人,實是「來不及」!

「期待帶動更多人接受佛法,去除煩惱、調和心念、發揮良能付出愛。人心調和,相互教育與鼓勵,人人心靈富有愛,才能消弭災難。」

 

大忍力,盡心盡力

舍利弗、迦葉、須菩提尊者等大比丘,雖然得佛授記,卻要經過長久時間,跟隨難以計數的佛,才能得道成佛。

「很多人可能疑惑:道路如此漫長、需要救度的眾生無量無數,還得面對諸多考驗,是否該放棄?」上人舉許多年長的環保志工為例,他們發願要做環保做到不能動、做到最後一口氣為止。

「生在人間,能做就是福。要提起大忍耐心——不怕時間漫長,不計較有多少苦難眾生需要救度;總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去想做不做得完,盡一切心力去做。」

末法時代,人心貪欲無邊、惡法猖獗。上人教眾打開心門,不起瞋、怨、仇、恨等煩惱雜念,將真理歸納於心;心靈回歸清淨,就能契佛智慧。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不斷造福人群。不去想何時才能覺悟成佛,用心做就對了!」

 

護法髓,善根永續

從慈濟人抵達尼泊爾的第一天,拉威(Ravi)就擔任賑災醫療團的司機兼翻譯,陪著志工勘災、訪視;後來受感動而穿上志工背心,一起走入帳棚區膚慰貧病、關懷受災鄉親。昨天在喜馬拉雅學校與學童互動時,拉威先生拿起麥克風帶動小朋友唱歌;並邀約左鄰右舍來家裏參加慈濟茶會,帶動「竹筒歲月」募心募愛……

尼泊爾賑災視訊會議中,上人感恩拉威先生長時間陪伴慈濟人,期勉他能成為尼泊爾慈濟種子。「要把握當下,讓在地的菩提種子萌芽、茁壯,愛的力量逐漸增加。」

疼惜志工日日在災區辛苦付出,上人叮囑:「要提起耐心,秉持大忍力、大愛心,自我照護身心健康。」

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表示,慈濟志工來自社會各階層,觀念與習氣各不相同,也不能用一般企業管理方法與態度交辦志工事項。「需耐心傾聽、用心互動,培養真誠情誼,才能凝聚人心,帶動人人朝共同方向行事。」

上人強調,過去結了好緣的,要用心牽繫;還沒有建立很緊密緣的人,也要誠懇招呼,久之自然成就好緣。「要用誠與情,照顧好每一個人的心,以感恩、尊重、愛互動。彼此和氣相待,照顧好慈濟人文精髓,才不會使人退失道心。」

上人期勉慈濟人信心堅定,守護法髓不變質;且要凝聚愛心,傳承法脈與宗門,莫讓善心中斷。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