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一日 甘願中,還要做得歡喜

5.21《農四月‧初四》
【靜思小語】有悲無苦,身心健康,恆持付出。
心,安住於愛
東南亞日前爆發海上難民潮,難民多為緬甸的羅興亞族(Rohingya)穆斯林,他們因政治因素,被迫攜家帶眷逃離家鄉,乘船想偷渡到印尼或馬來西亞,卻長期漂流在印尼外海,處境堪憐。馬來西亞與印尼政府昨日發出聯合聲明,決定人道援助漂流海上的七千名難民,助其在一年內重新定居或遣返回國。
早會時間,上人慨嘆,因政治、宗教、種族等因素,許多人被迫離鄉背井、冒險偷渡他國成為難民。
「長期漂流在海面上,不知『何處是兒家』,許多人因翻船而遇難。也有人穿越戰火,經由陸路逃往國外尋求庇護,被收容在邊界難民營,過著糧食物資匱乏的日子,同樣很苦!」
人心不調和,衍生人禍悲劇,導致家破人亡、無處安居。上人期許人心安住於「愛」——唯有彼此互愛互助,才能避免類似的人禍悲劇繼續發生。
善,能化解災
受西南氣流影響,中國大陸華中、華南地區近日暴雨成災,福建省逾十四萬人受災;貴州省貴陽市昨日上午發生土石流埋村,二十多人受困失蹤。在美國德州與阿肯色州,一天發生五十起龍捲風,風暴過處一片狼藉,民眾面對殘破家園,無語問蒼天……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天災威力巨大,非人力可抵擋;即使盡此生汲汲營營、累積再多財富,也禁不起一陣風雨,瞬間化為烏有。」
上人感嘆,人生如此無常,還有什麼好計較的?「遭受天災已是無奈,若再加上人心不調,動輒起爭端,人間將永無寧日。所以,慈濟人救助苦難同時,還要淨化人心,帶動人與人之間愛與善的循環。」
甘,付出滋味
尼泊爾賑災視訊會議,上人感恩來自八個國家的慈濟人發揮大愛能量,盡心盡力付出。「除了用感恩心回饋佛陀的教導,也盼藉由賑災因緣,將佛法帶回佛陀的故鄉,利益蒼生。」
災後慈濟人迅速馳援,一梯接著一梯,戒慎虔誠、戰戰兢兢,在這片破碎大地上持續幫忙受災人、傷病者。看著一望無際的殘垣瓦礫,不知重建何期,難免會有悲傷或無力感;上人教勉,要用佛法調心。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日日奔走災區、見聞悲苦,身心難免有壓力。要抱著『菩薩遊戲人間』的超然心態,在甘願中還要做得歡喜,就能保持健康的身心,持續為苦難眾生付出。」
願,一路堅持
四大志策會中,上人開示:「慈濟志業四大合一,合和互協救助苦難,都是出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宏願;以佛心為己心,用大願力一路堅持。」
上人以五月十二日尼泊爾發生強烈餘震為例,在場的人文志業歐宏瑜師兄,天搖地動中仍不忘使命,即時錄下地震實況;教育志業體同仁安撫孩子驚慌受創心靈;慈善、醫療志業體同仁,更從第一時間就投入賑災迄今。
花蓮慈濟醫院許文林副院長,明天將在尼泊爾災區過生日。上人言:「運用父母生育的身體,發揮良能救助苦難人,就是盡最大的孝道回報父母恩。」
現今通訊科技發達,訊息傳播快速,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作惡。上人提醒主管們慎思明辨。「守好人的本性最重要,若一味求新求變,卻喪失人性溫暖,就容易產生衝突。」
不了解靜思法脈,難以理解慈濟行事的本心,欲求永續發展,是不可能的。上人強調:「要謀求永續的未來,最重要的是莫忘初心,照顧好根本;也就是穩定當下,做好該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