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3期
2015-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3期
  五月二十日 為社會「固本」

5.20《農四月‧初三》

【靜思小語】人心淨化,常懷善念,國富民安。

宗教家的責任

第五梯次尼泊爾賑災醫療團今日啟程,首度加入中醫科醫師。上人於視訊會議中叮囑,與當地居民互動,要悲智雙運,真誠表達感恩、尊重、愛。

「災區百廢待舉、諸事紊亂,許多難題考驗,感恩慈濟人踏上災區三週以來,分秒不空過進行救助,沈著應接各種『變化球』,讓賑災、義診事務穩步推進。」

與一位師兄談話,上人表示,一向要求慈濟人可以關心政治但不能涉入,並非要大家放棄身為公民的權益,而是教大家著重於「淨化人心」;這也是自己身為宗教家的使命與責任。

「身為宗教家,我的責任就是淨化人心,帶動人人有善心善念,這也是為社會『固本』;鞏固民心,讓人人做個好國民,就能達到國富民安。」

以印尼為例,一九九八年全球金融風暴重挫民生經濟,社會動盪,人民生活困苦,印華衝突時有所聞。

上人感恩幾位華裔企業家願意接受慈濟「取於當地、回饋當地」的建議,展開扶困行動,親自投入賑濟貧民;二○○二年雅加達水患後,也願意聽取「五管齊下」的建議,與政府合力整治紅溪河、遷建大愛村,讓當地底層居民的生活徹底改善。

華人企業家的付出,印尼民眾看在眼裏、感受在心裏,慢慢撫平種族對立;社會漸漸平靜,工商業也隨之復甦。上人言:「這個過程,最重要的便是鞏固民心,才能幫助社會重建。」

 

為佛教,為眾生

參與五月十日慈濟在臺北中正紀念堂佛誕祈福會的諸山長老法師,近二十人來訪精舍;包括——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明光法師、中華佛教普賢護法會淨耀法師、慧日講堂厚賢法師、臺中地藏寺住持大正法師、心源金剛道場明安法師、北投慈航寺住持常禪法師、基隆殯葬協會前理事長傳道法師、中華原始佛教會隨佛法師、汐止廣修禪寺大慧法師、漢譯西藏大藏經協會理事長智懿法師、淨因佛寺住持惟悟法師、大溪彌陀山寺住持如因法師、中華理教總會副總領正傳宏法師、聖覺寺當家果生法師、噶陀仁珍千寶佛學會仁珍千寶仁波切,以及惜緣精舍真哲法師……

「我內心的感激、感恩,難以用語言表達。」上人感恩諸位長老法師在中正紀念堂領眾祈福,使現場道氣莊嚴,人人心念虔誠。

慈濟是佛教團體,以「為佛教,為眾生」為宗旨,致力救苦救難。面對諸山長老的肯定與鼓勵,上人有感而言:「我從沒有想過要把慈濟做得如此大,只是隨順因緣;慈濟有今天的規模,實歸於因緣。」

上人說明,出家之初,面對社會上許許多多苦難,於心不忍,藉著佛法的方便,因緣促成「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這其中也有其他宗教的助緣。

「三位天主教修女與我談論各自宗教對社會人群的貢獻,鼓勵我以實際行動體現佛教精神;加上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叮嚀,是一股最強大的因緣——因緣成熟而成立慈濟。」

二十五歲出家後落腳花蓮,五十三年來生活在慈濟的因緣裏,較少向諸山長老請益;上人坦言這是自己一大缺點。「尤其現在年紀大了,六根都在衰退中,更無法到各地向諸位請益;感恩大家願意前來,給予諸多勉勵,我一定虔誠受教,讓慈濟做得更好。」

慈濟的一切,是所有慈濟人共同成就;上人懇請長老法師們,多多給予這群在家居士指導與教育。「無論面對什麼困難,這群在家菩薩一如既往,以無所求的大愛付出;恆持初發心,以救拔人間苦難的行動,護持佛法。」

法師們臨行前,再度以掌聲給予鼓勵並祝福;上人誠摯感恩長老法師們的關心與愛護,恭送大眾到山門口,頻頻表示:「歡迎常回來,多多指導我們!」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