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3期
2015-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3期
  五月十七至十八日 悲而無苦

5.17~18《農三月‧二十九至四月‧初一》

【靜思小語】有悲憫心,還要加上智慧,才能避免深陷苦受。

三理合一

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第一屆授袍暨宣誓典禮」在精舍舉行。經過三年的中、西醫基礎課程學習,學生們下學期將到各地慈濟醫院見習;四十四位同學以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篇作為誓詞——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自我期許為人治病,首要安定其心神;對於求診者,不分貧富地位一視同仁。

上人授予聽診器和針灸包,期勉謹記誓詞精神,行醫路上發揮平等無私之愛。

「人間最尊貴的是生命,要用愛實踐學醫志願,走入傷病者的生命;不只救拔他身體苦痛,也要膚慰心靈之苦,作病患生命中的貴人。」

慈濟尼泊爾賑災醫療團日前為一位腿部受傷的年輕人緊急處理傷口,年輕人痛苦哀號,葉添浩、張玉麟醫師親切且用心地清創並縫合傷口,志工緊握他的手安慰;他的父親具有醫學背景,見此情景,非常讚歎並表達感恩。

「慈濟醫師的親切與醫術,獲得信賴——醫師的真誠之愛,讓病患信任並感受到被尊重,因而安心地將疾病託付給這群外國醫師。」

上人以此期許醫學生,不只在醫術上精進,學會「藥理」與「生理」,也要多學「心理」,以親切態度與病患結好緣,療治其心靈。「藥理、生理、心理,三理合一行醫,將能造福更多人。」

 

恆持初心

中區慈濟人五月十六日舉辦感恩茶會,邀約委員號兩千號以內、六十歲以上、進入慈濟超過二十五年的法親們共聚,有一百二十一位資深慈濟人應邀參加。

「幾十年來,這群老委員們把握當下,恆持初發心,道心毫無退轉,多麼可貴!」十八日早會,上人欣慰表示,「發心如初,成佛有餘」,只要秉持初心,恆久不變,日日增長慧命,要成佛並不困難。

生命每過一天,就短少一天。上人勉眾珍惜分秒。「雖然人生隨著歲月流逝,不斷老去,但此生的事業、學業或道業,卻也是時間所累積。要從世間百態覺悟無常、見苦知福;還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間所發的善心,投入人群積極付出,用愛鋪展菩薩道。」

 

悲智雙運

連續四梯次的賑災醫療團,已在尼泊爾拓展出較為平坦的賑災路;上人感恩慈濟人出於「不忍眾生受苦難」的菩薩心,以愛接力,與當地人士建立起「誠之情誼」,才能在賑災路上穩步前進。

視訊會議中,志工談及喜馬拉雅學校學生苦況,忍不住激動語哽。

上人開示,見到苦相,自然會生起悲憫心。「要悲不要苦──有悲憫心,但不能深陷苦受走不出來。慈悲心不能缺乏智慧,要悲智雙運。」

今日是二十年前,慈濟為尼泊爾水患災區建設大愛屋、落成交屋的日子,賑災團將前往南部探視當年所建的四個慈濟村。

新聞報導,從西藏拉薩市連結加德滿都的公路已搶通,有利於運送救災物資。上人欣言:「期待有形的道路搶通,無形的『心路』也要暢通,讓民眾早日脫離苦難。慈濟賑災同時也要帶動當地人提起助人之心,才能接力成就賑災長路。」

 

生命貴人

臺北慈濟醫院周邊血管中心至去年底止,已為病患保住一千零四十三隻腳,免受截肢之苦。醫療團隊中,心臟內科黃玄禮醫師因長期穿著防輻射的鉛衣,低頭為病患進行每次三到四小時的手術,頸椎已受傷兩次。

黃醫師長年累月辛苦工作而受傷,上人深表不捨:「他以使命感發揮醫師良能,用心、用生命保全病患的肢體,不只搶救生命也提升術後生活品質;真正是病患生命中的貴人,功德無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