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3期
2015-06-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3期
  五月十三日 鋪平心路

5.13《農三月‧二十五》

【靜思小語】去除煩惱,修平坎坷心路。

視如佛,恭敬每個人

《法華經‧授記品》記載,佛陀為迦葉尊者授記,表示尊者未來可以成佛,不過是在「奉覲三百萬億諸佛世尊」之後——也就是說,要恭敬供養、追隨三百萬億佛修行,才能覺悟成道。

「修行之路如此遙遠難行,要成佛談何容易?有人因此放棄,再回歸凡夫心態與生活。凡夫心充滿煩惱無明,容易與人起摩擦,不斷造業、受苦而輪迴不休。」

慈濟邁入第五十年的第一天,上人於早會時開示:「修行就如鋪路,要一步步、一分分、一寸寸,修平坎坷心路;不僅為自己鋪路前進,同時也要接引他人同行。自度同時度人,就是菩薩心。」

佛教以過去、現在、未來為「三世」。上人說明,「三世」未必是指漫長時間,其實剎那間就有過去、現在、未來;恆持剎那間所發的善心、善願,道心堅固,精進在人群中付出、結好緣,來生來世就能延續此善因緣。

「人人皆有佛性、都有機會成佛。若能將面對的每個人都視如佛,時時、日日恭敬以待;生生世世恆持此心,就為許多佛鋪過路、結過緣、造過福,很快就能累積無量善因緣;如此要供養『三百萬億諸佛』,就不是難事。」

全球多災難、人心充斥無明煩惱,需要無量菩薩共同救拔苦難人。上人期勉慈濟人珍惜一路辛苦走來的過程,心要定、心要專,堅持為苦難眾生付出的心。

「娑婆世界,堪忍事多。儘管菩薩道難行,還是要發大心、立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去除煩惱、修正習氣,難行而能行。」

 

菩薩心,安忍而不動

臺灣時間昨天下午三點零五分,尼泊爾再傳芮氏規模七點三強震,震央在南崎巴札(Namche Baza),接近中國西藏,首都加德滿都震動達數十秒,連印度德里也感受得到強大震盪。

根據大愛新聞同仁現場拍攝的畫面,十多天前受強震毀損的危樓應聲傾塌,大批人群奔逃群聚街頭,老弱婦孺驚慌哭泣……慈濟人暫停發放,安撫現場飽受驚嚇的民眾、擁抱孩童輕聲安慰;醫護志工搶救受傷或驚嚇昏厥的居民……發揮穩定人心的力量。

新聞報導,大批緬甸和孟加拉的難民船,無法偷渡到馬來西亞與印尼,在海上漂流了數週,有人因船毀落入海中,還有約六千人困在擁擠的木船上,缺乏食物與乾淨飲水,生命垂危……

早會時間,上人感恩在尼泊爾付出的慈濟人,每天面對災苦景象,又親身經歷強烈的天搖地動,仍能「安忍不動」,提起菩薩心膚慰苦難;也感嘆不論天災或人心無明造成的人禍,都讓人深陷痛苦不安的絕境。

「唯有更多人以愛救助,才能讓殘破大地重現生機,讓一顆顆惶恐悲傷的心靈獲得膚慰。」上人教眾時時戒慎虔誠,把握善心、修除惡念,為人群拔苦予樂。

 

勤募心,有心才有力

與大陸慈濟人談話,上人表示,許多實業家願意付出,但是最重要的不是捐多少錢,而是有沒有發心、法有沒有入心;只要法入心、能發心,自然就願意付出。

「募『心』才是重點,有心才有力。而募心的方法,就是『法入心』;心中有法,就會啟發愛心、願意身體力行付出,才能真正發揮救助苦難的力量。」

「錢」沒有力量,有力量的是「人」。上人舉尼泊爾賑災為例,若大家都只願意捐款,沒有心做事,就不能及時深入災區,發揮救治傷患、膚慰人心的良能。

最近兩個多月來,網路與部分媒體對慈濟多所關注,有建議,也有誤解,甚至中傷。一位師姊表示,會保持心靜、心定,自我警惕不因人亂了心。

上人回應,修行要堪忍。「用感恩心面對逆境、用佛法解脫無明煩惱網,腳步篤定、方向清楚,就是智慧。」

一位師兄投入慈濟將滿二十年,上人致勉:恆持初心。「時時把握住發心投入慈濟的那一剎那善念,朝正確方向精進,就能造福人間、也為自我累積慧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