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 法歸虛空,落實人心

5.11《農三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佛」在心中,「法」在行中,心行不離佛法。
入人群,鍛鍊己心
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昨日圓滿,三十七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就地舉辦三百八十八場浴佛典禮,約二十五萬四千人次參與。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浴佛的意義在教人去除無明,用清淨心虔誠禮敬佛陀。人人心無雜念、沒有污染,虔誠一心共同感念佛恩;這是多麼美的境界!」
佛陀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上人勉眾,佛弟子感念佛恩,就要成長自我慧命。「佛陀已經離世兩千五百多年,法身仍在人間;只要學佛者以虔誠心體會、運用並傳揚佛法,即如與佛同世。」
佛陀以悲心願力來人間度眾,從出生、成長、出家修行直到覺悟、說法,示現人人皆有佛性、都可以修行成道。上人開示:「雖說『人人本具佛性』,但是眾生久受無明蒙蔽,認為追求利欲、與人競爭理所當然,以致不斷與人結怨、結仇。欲心愈大,無明煩惱愈多,造成人間濁氣愈來愈深重。」
儘管人心變異,但道理恆在,不增不減。上人教眾:「莫汲汲營營向外追求,要向內自我觀照,回歸佛性。」
佛典描述「常悲菩薩」出生在無佛之世,有感於人們無明懵懂,行為不正、道德淪喪……為了引導眾生而追求佛道,卻苦於無佛、無法可學而經常憂愁啼哭。後來夢中得古佛指點:「要恆持利益眾生之初心,不離悲智願行。」從此以堅定信心修行。
上人以此教眾,雖然佛陀入滅已久,當今已非佛世,但人人本具的清淨佛性永遠存在。「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大悲願力,要堅持修行心志,生生世世入人群鍛練己心,直至清淨無染。」
宗教間,合和互協
慈濟人在尼泊爾以及非洲波札那、納米比亞三地,今年都首度舉辦「三節合一」浴佛典禮。早會時間,上人表示,佛法早在發源地式微,慈濟藉由賑災因緣,將浴佛儀式帶入尼泊爾。
「雖然當地居民大多信仰印度教,卻也虔誠跟著浴佛。不同宗教間相互尊重、行禮如儀,讓人感動。」
在菲律賓,氣象預報「紅霞」颱風將登陸,晚間於馬利僅那市舉行的萬人浴佛暨發放,直到典禮圓滿都是清涼無雨的好天氣;法師、神父與政府首長帶領大眾浴佛,不分宗教、種族,人人點燃心燈,虔誠祈禱天下無災。
臺北中正紀念堂的佛誕祈福會暨孝親感恩音樂會,約三萬人參與;印尼浴佛典禮也有不同宗教的宗教師共襄盛舉;馬來西亞慈濟人在檳城、吉隆坡兩地舉行的浴佛,隊伍整齊莊嚴、震撼人心……
上人感恩慈濟人就地浴佛,凝聚虔誠心聲,上達諸佛聽。「宗教皆是為了帶領人人走上平安坦途,只要宗教、真理在人間,一定能淨化人心,讓天地間祥和平安。」
慎思惟,斷除習氣
便利的科技工具,讓傳訊更快速、更普遍,也因此更須謹慎使用。與同仁談話,上人叮囑:「透過網路傳訊,要考慮接收者的根機,能否禁得起當頭棒喝?或是容易被斷章取義,扭曲原意?行事須思考周詳,懂得拿捏分寸。」
上人期盼弟子們都有足夠承擔志業、傳續志業的力量,不能總是習氣不改而莽撞行事,或是缺乏深思熟慮而盲從。
「只願意聽讚美的好話,聽不進批評,抗壓力低,心靈就容易受傷。聽不進建議,也就難以改善缺點,習氣將成為阻礙進步的致命傷。」
心有佛,行不離法
與多位海外志工談話,上人表示,雖然佛陀入滅已久,但是法身仍在,佛陀所覺悟的真理遍虛空法界;依循佛法修行,就能啟發自性佛。
「佛陀在世時,並未留下塑像,後人無法知曉佛陀的形貌。宗教是無形無相的精神信仰,但後世藉著有形的塑像,傳達佛教精神理念──希望藉由佛法,啟發人人的覺性。」
佛陀法身,即無形無相的真理。上人說明:「慈濟將『宇宙大覺者』塑造成在虛空中膚慰地球的形象,象徵著『法歸虛空,落實人心』,也包含『以佛心為己心』的概念。」
明天開始,慈濟就邁入第五十年,上人期勉全球慈濟人,走過半世紀的慈濟路,要更堅定道心。「祝福大家信根深植,福慧雙修──佛在心中,法在行中;走入人群,與眾生結好緣,造福人間。在人群中鍛鍊智慧,增長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