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至八日 心與理相合,就是「覺悟」

5.7~8《農三月‧十九至二十》
【靜思小語】真理無形無相,卻無處不在;心與理相合,就是「覺悟」。
做了就不難
第一梯次尼泊爾賑災醫療團昨日返抵臺灣,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大林慈院急診部李宜恭主任、花蓮慈院創傷醫療部王健興主任分享,賑災期間每天從早忙到晚,平均一天只睡三個小時,但想到還有很多傷患等待治療,就一刻也停不下來。
「凡事起頭難。把握因緣,做就對了!」早會時間,上人感恩大家歡喜付出,耐心溝通、交涉賑災與義診事項,克服重重障礙,讓醫療團就地發揮妙手妙法的良能。
「在災後殘破的地區展開義診,必須踏過遍地瓦礫、坎坷不平的道路,可謂步步艱鉅。感恩大家從無到有,踏實走出一條道路,又將這條路鋪得平坦,讓後來的人能順利通過。」
新加坡人醫會馮寶興醫師,昨天在尼泊爾災區度過生日,有感而言,慶祝生日最好的方法,是將生命運用得更有價值;這趟賑災義診行,是他最期待的生日禮物。上人肯定馮醫師,不僅付出無所求,且用歡喜心投入。
與尼泊爾賑災醫療團進行視訊會議,上人慰勉多位從四月二十八日起就持續守護受災民眾,勞心努力開闢賑濟道路的團員們,要注意身體健康,相互支持、彼此照顧。
「若非出於大愛慈悲之心,甘願救苦救難,實難有這分氣魄勇往直前。大家此行不是觀光,而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走出人類的歷史足跡,要用心譜寫這段寶貴歷史。」
禮敬自性佛
紅霞颱風轉強為中度,氣象局預估,十日將轉向臺灣東部海域。臺灣西部乾旱已久,大眾祈求降雨以紓解旱象,但也擔心強烈的降雨釀災。八日早會,上人勉眾:「無論面對何等境界,要有堅定的信念,恆持戒慎虔誠之心。」
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即將來臨,上人由浴佛典禮談到佛像造形,引述《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說明佛像無定相。
上人言,佛陀在世時並未留下塑像,經過兩千五百多年時光流轉,隨著佛法的傳播,各地信仰者造像禮敬,作為信仰的表徵。
佛陀出生在人間,覺悟人人都有佛性,上人表示,佛像應是「人」的形象。「各地塑像各有特色,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佛像風格;何種才能真正展現佛陀覺悟的智慧形象?心虔誠,見像而生恭敬、歡喜之心,就是真佛像。」
即使是佛教信仰昌盛之時,建造許多佛寺、佛像,上人感嘆,能依教奉行者,又有幾人?
「佛教徒缺乏實踐力量,導致佛法逐漸衰微。學佛,並非對著佛像祈求庇佑;要運用佛法消除煩惱、增長慧命,直至明心見性。」
上人言,佛法真理遍布虛空法界,無形體、無實相,卻是無處不在;心境融通宇宙虛空,就是「覺悟」的境界。
「值此五濁惡世,要將佛法普及人間、落實人心。藉由佛像,傳達佛陀膚慰人間的慈悲大愛,引導人人身體力行,讓人間祥和、大地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