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6期
2015-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草根菩提
  慈善臺灣
  人醫之愛
  發現歡喜
  祝福快遞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6期
  約定好 一起等待奇蹟
◎口述‧邱心鈴 撰文‧黃秀花 攝影‧蕭耀華

「我知道你很痛,但一定要撐住!」從加護病房到普通病房,邱心鈴以自身經驗給予塵爆傷患滿滿的鼓勵。

邱心鈴  31歲,臺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專科護理師

七歲時,因意外造成大面積嚴重燒傷,
從最初只能動動手指頭,到今年跑完馬拉松,
她希望成為燒燙傷患者的標竿,真正帶給人信心、勇氣和力量。
「進入病房接觸塵爆傷患前,回想曾經歷的細節,我的心情也很起伏;
但我堅持下去,希望幫助他們看到奇蹟真的發生。」

 

 

六月二十七日晚間,八仙塵爆發生,我正在國外;三十日返院上班後,我主動提及想進去加護病房幫忙,用親身經歷影響傷患。護理部主任很意外,她說從外表看不出我的過去,也很鼓勵我給傷患心理支持。

我願意帶給傷患希望,而不是一個錯誤的方向──我是個成功的例子,所以你可以像我一樣好;這不一定,但只要肯努力復健,一定有進步。不過再怎麼進步,生活品質和外貌都回不去原本那樣,所以不只是復健身體,還要做好心理建設。

剛開始進入探視,會發現很多孩子的眼神茫然及焦慮,不知自己狀況如何;也很想趕快好起來,早點出去見父母、朋友。得知他們換藥很辛苦,有時大聲哭喊,有時默默硬忍,我也很難過。等他們心情稍稍平靜,我自我介紹,也謝謝他們願意接納,聽我談談燒傷後復健的經驗。

我不斷提醒:「復健要及早進行,不能等傷口全好才做。」我能理解,傷口發炎、全身發燒,身體一定不想動;但只要一天不去伸拉肢體復健,傷疤就會攣縮更快,以後更難行動。

我是過來人,他們聽得進去我的話。復健過程縱然痛苦,難免挫折、排斥或逃避,面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我有時苦口婆心,有時也很嚴厲:「想不想跟大姊姊一樣,跑來跑去,過想過的生活?若想,就要做更多的努力,每天多走一步路,總有一天會走到目的地。今天對自己的仁慈,就是對未來的殘忍!」

轉出普通病房後,復健功課又加重了,疤痕也不斷產生新變化;即使出院也不代表治療結束,正是現實生活的開始。「醫院有醫護盯著;但回家後只有自己和家人,身體要自我負責,若不想動,別人也幫不上忙,你把自己當病人,那麼永遠都是病人,怎麼看待自己,別人就怎樣看你。」我這樣鼓勵著孩子。

 

彷彿活在伸展臺

 

我是在七歲時發生意外,造成全身大面積嚴重灼傷,臥床半年才出院,長達四、五年不斷開刀,每逢寒暑假就是我進廠維修之時,記不清已動過幾次植皮手術,不停養皮,慢慢修補;也歷經很長的復健,確保生活和身體機能正常。

當年我轉出加護病房時,全身上下只有手指稍能活動而已;當媽媽看著我很努力把口香糖的包裝紙給剝開來,高興得痛哭流涕,而我也為自己的手終於可以動了,感到興奮不已!

復學後,對我又是磨難。有同學看到我全身爬滿傷疤,會說我怪物,不想跟我做朋友;也有人怕被感染,而不敢靠近我,那時我真的很孤寂,也深深被刺痛;雖然,媽媽總是不斷安慰我會好的,但年幼的我,哪堪如此對待。長大後,我逐漸變堅強,但仍有顧忌。我敢穿短袖出門,但下半身卻會刻意遮掩,穿長褲或襪子蓋住雙腳,不讓人瞧見。

游泳對燒燙傷患者是最好的復健運動,可讓全身肌肉、疤痕放鬆,代謝水腫;但要穿泳衣對我卻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一想到有好多眼睛在看,就有點遲疑。我也是掙扎了很久,但為了身體健康,我豁出去了,就是要克服自己,不能一直依靠藥物。

二十多年來,我的疤痕還是會緊會癢;因為神經有損害,雙腳比較沒有力氣,所以我練習跑步,增強肌力,甚至參加鐵人賽,年初才跑完半馬(二十一公里),就是要不斷挑戰自己。

去年,我參加了一個心靈成長課程,讓我徹底放下,更勇於面對自己。儘管,過去有很多人告訴我,已經很好了,但重點是自我的感覺;外面一定有異樣的眼光,我對這些也很敏感,就算打扮再漂亮,當別人看我時,我不會覺得他是看到我漂亮,而是看到我的疤,看到我沒有藏好的地方。這是我在上課之前的感受,但現在就不會,無所謂了。

其實,燒燙傷病人一直存在於社會上,只是近期因八仙塵爆讓大家看見。不只是燒燙傷,當外型長得跟我們不一樣或是殘障人士,人們總另眼相看。我想,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也各有不同生活方式,都應受到尊重。

我會從事護理工作,並在陽光之家擔任志工,就是想證明自己做得到;也願成為燒燙傷患者的標竿,給人信心、勇氣和力量。這次,當我要進入病房接觸傷患,回想曾經歷的細節,心情也還是起伏,但我堅持下去,希望幫助他們看到奇蹟真的發生。

邱心鈴於今年初與友人一起參加馬拉松的路跑挑戰,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奇蹟。

(相片提供╲邱心鈴)

如果再站起來

 

我曾在陽光之家陪伴一位女孩,最初走路不太穩,經過復健,現在做櫃檯工作,站一整天也沒問題;她是近幾年才受傷的,記憶猶新,所以我請她來跟塵爆傷患分享傷口照顧、護理、按摩,以及出院後如何調養身體及適應生活等經驗。她的見證確能帶來實際效果。有位燒傷嚴重的男孩,原本很退縮,怕痛也怕見生人,經過幾次談話後,他終於敢步出病房,甚至繞整層樓練走好幾圈;還有位女孩也因受到鼓舞,認真復健,每天還到各病房巡看其他傷友,關心別人也督促自己,讓愛的能量不斷流轉。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保護膜,一旦燒傷受損,免疫系統和抵抗力都會下降;接下去還有一些副作用和後遺症,都需長時間觀察。雖然媒體關注少了,但傷者的人生還在進行,這是一輩子的事,包括自己本身和家人都應認知,家庭力量非常重要。

我當初燒傷時還小,每天穿壓力衣都是極痛苦的折磨,常和媽媽在浴室裏拔河。除此之外,媽媽讓我配合各種療程和復健,我都乖乖照做;而八仙塵爆傷患都已是大人,更不能覺得受了傷,什麼事都要人照顧。當自己可以走路、吃飯,從坐輪椅到緩步行進,就代表功能逐漸在修復;以前會做的事,現在也一定要練習去做,只是過程會比較辛苦。

這就好像回到孩提時代,重新成長一次,學翻身、爬行到走路。又像毛毛蟲破蛹而出,若旁人覺得辛苦,幫忙開個洞,則生出來的蝴蝶,翅膀一定很脆弱,飛不起來;身旁的人要相信他們有學習的能力,若一直保護著,就會變成溫室花朵,不堪一擊。

現今,壓力衣品質已進步很多,較從前輕薄,也比較能壓住疤痕避免增生與攣縮,而醫美技術也很發達,但心理的重建之路,才是最難克服的部分。

這段時間,傷患的心情仍然震盪不定;碰到情緒過不去時,我會要他們用力哭出來、發洩一下;擦乾淚水後,就得學會面對現實,何況身邊還有好多人陪伴關心。有時我也聊起:「如果可以的話,爸爸媽媽會希望受傷的是他們自己,你還捨得讓他們擔心難過嗎?」孩子們都異口同聲地說:「不要再讓爸爸媽媽為我擔心了,會趕快好起來。」

印象中,我受傷後從未見過媽媽展露脆弱,她一直表現很堅強;至今我也才明瞭她當年有多麼難熬,但她知道是我的依靠,如果她倒下,我也會爬不起來。

我也聽一些孩子談到,難以接受外貌的改變,傷心甚至憂鬱。其實人都會老醜,只是提早遇到了;意外發生前,或許認為自己可以順利活到老;但意外發生了,是否該思考,如果再站起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即使帶著傷痕過一輩子,要相信那是勇敢的印記,將來碰到再大的難關,也一定有勇氣突破和超越,進而用自己的生命影響其他生命。孩子們,別忘了我們的約定──一起玩三鐵、再練回受傷前的八塊腹肌、參加一○一大樓登高比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