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6期
2015-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草根菩提
  慈善臺灣
  人醫之愛
  發現歡喜
  祝福快遞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6期
  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放下埋怨,化解憂愁

8.27~28《農七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以虔誠心化解業力,以感恩心消除病氣。

 

與時競爭

 

有些人遭遇無常逆境時,會感嘆自己此生未作惡事、也樂於行善,卻沒有得到善報。早會時間,上人講述一則佛典故事——

須達長者接受佛法,深感歡喜,希望讓家人藉由供養三寶、聽聞佛法,獲得離苦得樂的福報。波斯匿王得知長者發心,深為讚歎,也公告全國人民,希望人人發心隨喜供佛,「只要出於真誠,即使一分、一毫都有功德。」

人民皆歡喜把握供佛的機會。有一位貧病婦女靠著平日努力工作,好不容易才存下一點錢買了一塊舊布,披在身上禦寒,聽到有供佛的機會,就捐出這僅有的一塊布。

須達長者得知此事,感動於她虔誠樂施,遂長期資助貧女生活直到她往生。貧女因供佛因緣,往生成為天人,繼續來到佛前聞法,終得道果。

上人以此說明,眾生隨業力因緣,承受業報,因緣果報纖毫分明。「此生所做的善惡事,是為未來種善惡因;此生遭受的無常逆境,來自過去生累積之惡因緣。」

過去造業而埋下業因,現在因緣成熟而受業報,上人教眾莫埋怨,要提起虔誠、感恩之心。

心懷感恩,一旦發生無常,就不會慌了手腳、亂了心緒,能以平靜心面對、順著自然法則度過人生風雨。莫怨天尤人,再起惡念、造惡業,添業力。上人致勉,要以「來不及」的心情,與時間競爭,成就自我慧命。

人體的小乾坤,與天地的大乾坤,都有「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的自然法則。上人說明,小乾坤生病,體內「氣」不調和,日文稱之為「病氣」;大乾坤不調和,氣流、氣候也無法調順。

「常生無明煩惱、怨天尤人,讓心靈的惡氣流如強烈颱風般結實、難以化解,將造成嚴重災害。」上人勉眾,要時時培養好心好念。

「要發自內心虔誠,轉不滿的負面心情為感恩心——感恩業報顯發,從而去除一分業力。放下埋怨、化解憂愁,以福氣消除病氣。內心虔誠、無煩惱,才能安然度過無常逆境、化解業力。」

 

守持初衷

 

慈濟技術學院八月一日獲教育部核准,升格為科技大學,是宜、花、東地區第一所科技大學,也是東臺灣技職教育的指標性學府。校院聯席會中,上人感恩師長們二十多年來的用心與努力,一步步踏實付出,故有今日成果。

「慈濟志業應社會所需而推展、應社會型態而調整,但本質永恆不變。從護專、技術學院到科技大學,步步登高,仍要把握教育初衷,務實精進、再接再厲。」

上人期勉各所慈院與慈濟學校「院校合一」,醫療與教育不分彼此、相互信任,「醫教不分家」,為社會培養優良人才。

「醫海遼闊,有緣同乘一艘船,要合心協力,朝共同方向前進;渡過洶湧波濤,運載大眾到達安全的彼岸。」

 

懺悔改過

 

馬來西亞石素婷從事教職,過去不茍言笑,凡事要求別人照自己的想法做,婆媳之間常因小事摩擦,同住一個屋簷下卻如陌生人,不交談也不問候。女兒長久看著媽媽對待祖母的態度,言行叛逆,即使嚴厲管教、責罰也無法改善。

走入慈濟後,石素婷參與讀書會及經藏演繹,從經文字句自我省視,發覺問題根源在自己──過去「貢高我慢」,輕視他人,對婆婆不孝,也對女兒立下最壞的示範。

石女士起了懺悔心,也採取行動——誠心向婆婆和女兒道歉,並在公開場合發露懺悔。一念轉變,至誠悔過,學習感恩、善解心,終於化解了三代之間的怨隙與隔閡。

「父母是子女的模。」二十八日早會,上人以此事例提醒為人父母者,要以身教引導子女。

「善惡繫於一心。想要改善人生,關鍵在於轉變自我心念。」上人強調,懺悔要發自內心,更要展現於行動。

時逢農曆七月十五日,於佛教而言,是僧團結夏安居圓滿之日,也是佛陀的「歡喜日」——佛陀見弟子歷經三個月修行有成,歡喜欣慰。

「佛陀為迷茫眾生指引方向,先教眾理解人間法,做好人、行好事,培養慈悲心尊重眾生命;進一步清除無明煩惱,與人和睦相處。」

法譬如水,能淨化人心,上根機者將佛法點滴吸收入心,「一理通,萬理徹」。上人勉眾,以法水淨心。「道理銘刻於心,要起身力行、做出改變。聞法而能自我改變,改善生活習慣及人我互動;人人和睦共處,人間最為吉祥。」

聽聞佛法,更要「如是我聞」傳法。上人教導,傳法不只用口頭說,必須身體力行作典範;只有少數人做不夠,還要不斷帶動他人。

「啟正念、有正信,走入人群傳揚正法,重建家庭倫理道德。人人盡本分、守規矩,人與人之間以感恩、尊重、愛相待,社會就能平安祥和。」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