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6期
2015-09-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草根菩提
  慈善臺灣
  人醫之愛
  發現歡喜
  祝福快遞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6期
  十三至十四日 「普度」真義

8.13~14《農六月‧二十九至七月‧初一》

【靜思小語】付出力量,救拔苦難,才是真正「救倒懸」。

 

掙脫迷網,善用科技

 

四大志策會中,上人感嘆,天災人禍,都是從「無明」中製造出來的。

「煩惱無明沒有實體,卻很困擾人。與身體勞累、做事遭遇困境的苦受相較,被無明煩惱困擾的苦,更令人難受。」

佛陀教眾要跳脫「無明網」,但是無明煩惱深藏人心,要跳脫此迷網,實在不簡單。上人強調,慈濟一路走來將近半世紀,無私大愛的本質不曾改變,「慈濟人務必要深入法脈宗門,切莫被憑空而來、虛而不實的無明『網』住,在菩薩道上停滯。」

慈濟成立迄今四十九年,每一項志業都是在困境、磨難中推展;上人感恩人人「甘願做,歡喜受」,再辛苦都無怨無悔,才能讓每一件困難事,如今都化成甜蜜果實。

惡用科技散播負面不實的訊息,可能造成影響深遠的災難;上人勉眾,要善用科技弘法利生,發揮淨化人心良能。

 

吉祥七月,救倒懸苦

 

許多人以訛傳訛,認為農曆七月一日「鬼門開」,鋪張祭拜求保佑。十四日早會,上人說明,在佛教觀點中,農曆七月實為「吉祥月」——

兩千多年前,佛陀帶領僧團行化恆河兩岸,考量印度夏季高溫多雨,為避免僧眾穿越叢林時誤傷蟲蟻,或被蟲蛇咬傷,制定「結夏安居」——每年四月十五日起一連三個月,僧眾安止於一處聞法靜修,生活飲食接受在家居士供養護持。

七月十五日「解夏」當天,比丘對眾分享修行心得、懺悔過失,稱「自恣日」;佛陀見弟子修行有成而感歡喜,故這天又稱為「佛歡喜日」。眾多修行者潛心勤修佛法,增長智慧、提升道業,能於人間弘揚佛法、淨化人心,是人間吉祥之兆。

而「目連救母」的故事,即是結夏安居修行著名的佛教典故——

目犍連尊者於結夏安居期間,靜坐入定,見已往生的母親墮入餓鬼道受苦。他盛上白飯,無奈母親張口吐出火燄,無法吞食。

尊者不忍母親飢餓無助,求助佛陀。佛陀告訴尊者,其母生時為口欲多造殺業,身、口、意惡習難改,所造之業重如須彌山,唯有在結夏安居時,凝聚修行人戒、定、慧的清淨心為母親祈禱,才能助其離苦。

「解夏」之日到來,目犍連尊者用心供養諸多有德的修行者,最後不僅母親仰仗僧眾祈福之力得生天界,同在餓鬼道受苦的眾生也都離苦得樂。

此一典故流傳至中國,演變成農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會」習俗,舉行超度法會「救倒懸」。

「人心迷茫、疑神疑鬼,使心靈的『鬼門』天天開啟;唯有端正心念,虔誠齋戒,心念正、有正信,則邪魔不侵。」

上人肯定慈濟人在全臺各社區推行吉祥月活動,讓愈來愈多人理解,真正的「普度」,是時時發揮善心念造福人間。「付出力量救拔苦難,才是真正的『救倒懸』。」

 

無私付出,見苦知福

 

與本會同仁談話,上人表示,大家都是法脈宗門的一分子,要提起法脈精神能量,積極投入宗門活動。

「慈濟要適應時代,但是必須留住本質。要讓法脈流傳百年、千年,就要恆久以無私、無染、無求的大愛為出發點。」

回顧將近五十年的慈濟路,四大志業都是以無私大愛付出,上人教眾感恩有機會接受磨練。「親自幫助苦難人,不只是聽苦,還能見苦;要珍惜自身之福,彼此相互感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