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在每一時刻除舊布新
拜讀《慈濟》月刊第六一七期主題報導「時間 愈善用愈多」,不由得掩卷沈思,時間之於我有何意義?
自入監服刑開始,時間對我而言彷彿凍結,自由也一併被收回。拒絕和現實妥協的我,渾噩地虛度了一年多,每個分秒都是煎熬。於是我開始逃避、無視時間的流轉,以為如此,就能少受業力果報。
證嚴上人開示,把握每一秒,每一秒鐘念念分明,每一時刻除舊布新。法語如雷,在我腦中轟然乍響,我到底在過什麼樣的日子?無疑是自己選擇了地獄,投入麻木無感的深淵而不能自己。
我開啟了自我救贖的道路。首先,我嚴格省視分秒剎那的心心念念,務求正念;二是懺悔,往昔所造的諸惡業,我正視、我認錯、真心懺悔。
在《慈濟》月刊的牽引下,我沐浴在閱讀上人法語的法喜,讓有限的人生歲月重新體現不一樣的生命版圖。或許人生陰霾難免,但我相信終將能撥雲見日。
高雄監獄 阿豐
圓滿十四年前的約定
身為慈濟人醫會一員的我,假日常常參加社區義診活動,從不間斷。十四年前,海外的家人極力鼓勵我在耶誕假期到溫暖的國家海邊度假;在研究行程時,發現和慈濟義診活動日期重疊,當下毫不考慮,選擇最愛的志工活動。
那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印度洋大海嘯,造成死傷無數。當時遠在歐洲度假的妹妹,一度以為我出團旅遊,已不在人世。
海嘯發生一週後,我在大型超市購物時,被工讀生操作的拖板貨車從背後撞上,整個人彈了出去;幸運的是只造成全身肌肉痠痛,休息躺臥數天。我想這應該就是「重業輕受」吧!我把超市數萬元賠償金及自己存款湊成整數,全數捐給慈濟進行海嘯的相關賑災。
今年收到慈濟斯里蘭卡義診訊息,我馬上報名,想看看、關心十四年前沒到訪的國家;行程中我們參訪慈濟大愛村、國立慈濟中學,並和新加坡慈濟人醫會團隊及志工合作義診,從中感受到慈濟對於居民們的不離不棄,愛的偉大力量讓他們重新站起來,少了悲情、多了幸福。
大家震撼於在這物質不甚富足的國家,人人面帶微笑,心存感恩。也感恩上人、感恩慈濟,圓滿了我十四年前的約定,豐富了我的生命。
猶記飛往斯里蘭卡的航程上,從機窗外看到的是一抹彩虹越過雲端;深深祝福,善良純真的斯里蘭卡揮別苦難、迎向光明未來!
臺中 陳芬芳
超越家屬的服務精神
來到慈濟醫院當志工,在休息區遇到蔡阿伯,茫視著外面的景象,喃喃地訴說,罹患下咽喉癌第二期,半年內已是第四次開刀了。他的兄長,一位往生、一位洗腎,姊妹遠嫁,所以沒有家屬陪伴他來治療。
互動關懷中,得知他以往是慈濟會員,生病後經濟狀況不如前;他很感恩慈濟每個月給予生活補助,讓他能放心就醫,他也以平常心去接受自己的病況。
九十三歲的阿嬤,則是突如其來問我:「為什麼我的身體都是毛病呢?」我以柔和的語氣回答:「身體就如機器一樣,都是需要保養的。」
與家屬互動時得知,阿嬤的癌症擴散,也不適宜手術。我問阿嬤,最喜歡做什麼事呢?阿嬤的滿面愁容轉為歡喜,分享她最愛包粽子、做粿回憶過往種種,就像小孩般無憂快樂。
轉移話題的互動,讓她放下病痛,開懷地笑,也讓我如實見到「病人的笑容最美」。
「阿公不要亂動啦!」送早餐時,聽到這一床的對話,決定之後要再來關懷。
阿公從樓上摔下來,接受手術,尚未復原,也有重聽和失智的傾向;他坐在輪椅上,雖然繫著安全帶,身體還是一直往下滑;看護大姊重複地扶正他,免得他受傷。
阿公整夜吵鬧,兩人都沒有睡好,但看護大姊還是不厭其煩安撫躁動的阿公。我感恩看護大姊的耐心照顧,也邀她下午來參加院區的茶會活動。
隔天再走入病房,大姊跟我說,阿公狀況穩定多了;病床旁有昨天茶會的結緣品,大姊問阿公要送給誰呢?阿公說,要送給阿嬤還有看護大姊。
看護的工作,難免要面對家屬及病人的壓力;他們的服務精神,早已超越了家屬。我也懺悔,以前爸爸生病時,我是否有用同理心去體諒陪伴呢?看到看護大姊盡心盡力、無微不至照顧阿公,我由衷感動及敬佩,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感恩有醫院志工這塊大福田,讓我能夠見苦知福,用同理心來感受他人的苦,更學習到用耐心、真誠心關懷陪伴,撫平人們的不安。
彰化和美 李秀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