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花自己的錢和時間去付出?
撰文‧唐龍文(慈濟人醫會家庭醫學科醫師)
 |
內科問診區,唐龍文醫師(右)與臺中慈院傅進華醫師在翻譯志工協助下診療。(攝影/王玲鳳)
|
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都有困難,哪有多餘的錢看病?
而我們有能力耕耘這塊福田,要感恩自己很有福報,
也要珍惜生活在臺灣的幸福。
這兩年來,參加了四次海外義診活動,從菲律賓、柬埔寨到斯里蘭卡;不同的是國度與工作伙伴,不變的是依然看到眾多貧病交加的眾生,以及眾多付出無所求的志工。上人常告訴我們:世間苦難偏多,要把握機會多付出!
常有人問我,是什麼原因和動力,讓你願意自己花錢和時間出國義診,而且樂此不疲?我說就是:「賺歡喜!」這種歡喜是金錢買不到的,這種法喜是無法形容的!
也有人問,久久一次的義診,對當地能有多大的幫助?這也讓我回想起大學時期,參加社會醫療服務隊,很多同學都有這個疑惑,幾經討論後,共同的結論是—— 服務隊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消滅服務隊。仔細想想,何嘗不是如此,因為這只是一個過程;我們只是「播下愛的種子,啟動善的循環」,讓當地人參與、認同、投入,最後就是自行承擔,這也算是一種傳承吧!
在臺灣,就醫的方便性就如同便利商店隨處可取得;在義診的當地就非如此,不管是醫療設施或是交通都是大考驗。在菲律賓納卯時,有民眾前一天晚上就睡在學校的司令臺,等待隔天早上的義診;而走好幾公里、好幾個小時來就診的民眾,更是不勝其數;因為他們知道,錯過這次機會,又不知道要等到何時!
平常的基本生活需求都有困難,哪有多餘的錢看病,能忍就忍。所以我們生活在臺灣是多麼幸福,要好好珍惜!
在義診的過程中,急性病情可以馬上解決;尤其像是外科、牙科等,可以效果立現。而一些特殊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等,也可以藉義診的機會來發現,並給予衛教或建議轉診。
這次斯里蘭卡義診,就發現幾位就診民眾,並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或是曾經服藥,但因經濟因素而停藥一段時間。不過後續的追蹤,就無法掌握了,只能祈求與祝福當地的醫療環境與資源能愈來愈好,民眾能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
而每一次義診的圓滿,都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們,包括前置作業的場地勘查與布置,義診期間從旁協助看診、翻譯,準備食物、茶水到最後撤場,以及人文真善美志工的記錄等等。這群幕後英雄總是不辭辛勞,把燈光及舞臺留給我們!無限感恩!
也要特別感恩新加坡團隊,柬埔寨和斯里蘭卡的義診都是由他們承擔辦理,團隊合作默契、行動力、執行力,值得讚歎與學習!
上人常說,修行就是要走入人群。在人群中「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在義診的過程中,適足以檢視自我,培養慈悲心、柔軟心及出離心。
八福田中,看病福田功德第一;感恩此生有這樣的福報,能夠在這塊福田上耕耘;也藉由義診的機會見苦知福,進而惜福再造福!有人問我,還會再參加海外義診嗎?我只能說只要身體、時間允許,因緣具足,一定會把握當下,繼續參與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