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43期
2020-06-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線上請法籤
  聞思修
  親師生・坦白話
  髓緣之愛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
  慈善國際
  今日餐桌
  手護地球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43期
  居家環境改善 無憂的沐浴時光
撰文‧張麗珠、洪淑真(臺中慈濟志工) 攝影‧陳麗雪(臺中慈濟志工)

慈濟志工在浴室安裝扶手、鋪設止滑墊,
阿嬤俐落地蹲下試用新設施,感覺新奇,
獨居的生活也多了一分安心!

「阿嬤!我叫啥名?」八十七歲獨居的張阿嬤說:「你,阿環啊!」雖然有點重聽,但是記憶力好到令人瞠目結舌,長期陪伴關懷的志工團隊每次來訪,總是會考考阿嬤,是否記得今天來的人是誰?答案準確率百分百。

四月十二日下午一點,訪視志工來到阿嬤的家,配合專業志工,準備安裝衛浴扶手及止滑墊。阿嬤正在用餐,聽到志工湯鈺環的呼喚,立即放下碗筷,開心地握著她的手。

今天二女兒剛好回娘家,就偕同到浴室,了解阿嬤洗澡時的習慣是坐著或站著,來確定扶手的位置。安裝好馬桶旁的扶手,並在地面鋪上止滑墊後,請阿嬤進浴室來,告訴她新增了哪些設施,並請她親自試用看看。

阿嬤好奇地拉著扶手,俐落地起立、蹲下,開心地連做了好幾下;感覺沐浴前,利用扶手做一下運動應該很不錯。

年高八旬首次慶生

阿嬤住在臺中大雅區一間老房子裏,天花板殘破不堪,屋裏屋外堆滿雜物;她年歲已高,無力整理,里長去年提報慈濟評估協助。

志工湯鈺環訪視後得知,一九三三年次的阿嬤,有一個兒子、三個女兒,兒子十九歲時因溺水往生,女兒已婚嫁,有各自的家庭;二女兒時常回來陪伴阿嬤,但兩人也無法清理掉這麼多堆置物。志工決定幫忙改善居家環境,清出一個乾淨的房間,讓兒孫回來時有個安身的地方,可以多多陪伴老人家。

二○一九年十一月九日上午,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帶領二十位院內醫護同仁,結合大雅區慈濟志工二十多人展開清掃,以人力接龍方式將屋內雜物搬出,屋外幾位志工負責分類,將垃圾整理給清潔車處理,可回收的物品載回環保站再做分類。

儲藏室裏面擺放著污水桶,桶內泡著已經飄出異味的衣物,志工廖文鉦心中短暫猶豫著,不知是否要傳給旁邊的醫護人員?但是看到伸出接力的雙手,他們沒有抱怨或不悅的表情,廖文鉦由衷敬佩:「再兩天就是醫師節,他們可以用其他方式來釋放壓力,卻選擇幫案家打掃,不畏髒亂。」

簡守信院長表示,醫師走出診間,關心社會上相對弱勢的人,觀察實際生活環境,了解可能的致病原因,協助預防,不必等生了重病才照顧,就是醫師過節的最好慶祝方式。

重症病房蔡佳宏醫師分享,看到阿嬤的環境不是那麼整潔,打掃時的心情是百感交集,也很高興有機會來盡一點小小心意,但這分心意對老人家來說永遠不夠,特別是阿嬤的處境不是單一個案,是常態。蔡醫師說,自己的祖父母與父母都務農,鄉下人口老化,生活品質下降,有愈來愈多像這樣的老人家需要幫助。

打掃這天,正巧是阿嬤的生日,志工特別準備了兩個大蛋糕來慶生。阿嬤的女兒今天也專程回家,開心地表示:「這是媽媽第一次過生日。自從哥哥十九歲時,去梧棲港游泳沒有再回來,媽媽哭了好幾年,捨不得啊!今天媽媽很開心,有這麼多人幫她慶生,好感恩!」

當大家準備離開,阿嬤跟著走到屋外,緊緊握著志工的手說:「你們大家要再來喔!」讓人深深感受到阿嬤需要被愛!

依實際需求添購家具

阿嬤的三合院住屋老舊,房間的木製隔間木片已剝落,天花板也掉落了一大半,看來非常危險。在那一次打掃中,和家屬達成共識,志工順道拆除阿嬤的房間隔間。之後,女兒找來木工師傅幫忙,重新隔了一個小房間,讓阿嬤有更舒適安全的養老環境。

今年四月,志工裝好浴室扶手,順道看一下阿嬤的新房間,並貼心地準備一個小夜燈,讓阿嬤半夜起床如廁時,房間裏有個夜燈照明,維護行走安全。當阿嬤看到小夜燈亮起來時,開心地直拍手,也讓志工覺得開心、安心。

慈濟慈善半世紀以來,臺灣各地慈濟志工針對案家實際需求,修繕老屋與強化無障礙內裝;如今臺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長輩們因為身體功能退化,對於照顧資源的需求就會增加,慈善工作更要投入預防;於是慈濟今年加強推動「居家安全改善」計畫,為弱勢長者改裝硬體設備,包括裝設扶手、改換坐式馬桶、無障礙坡道、止滑措施、增強照明等;此外,也照顧低收入戶家中的學齡子女,提供學習設備如書桌、檯燈與閱讀空間隔間等。

臺中慈濟志工家訪普查評估後,四月開始依案家需求採購相關物資,配送及安裝扶手、防滑墊、小夜燈、書桌及檯燈等,並偕同專業木工或水電志工施工。

不用趴著做功課了

四月十八日上午,家具廠商運送書桌到林女士家中,慈濟志工李玉談提早來到林家等待。

林家有四個孩子,其中兩個分別就讀國一與小六,但家裏沒書桌,都是趴在客廳的矮桌上寫功課。當林女士看到兩張書桌搬進屋內,臉上滿是喜悅,開心地說:「兩個小孩不時詢問,桌子什麼時候會來?」

大家稍做評估,決定將兩張書桌擺放在客廳靠窗的位置,再放上兩個檯燈;林女士事前已準備好兩張座椅,但志工發現其中一張椅墊已經破損了,她直說:「沒關係!我再去買個坐墊鋪上去就可以了。」志工表示,會再去環保站找尋更合適的座椅,就不用再花錢了。

二○一一年,慈濟志工開始關懷林女士;她在三年前罹患癌症,化療後於去年又復發,手術後定期追蹤;先生罹患重度憂鬱,住院治療中。林女士的長子雖已就業,但入不敷出,次子在少年感化院;家庭生計只能靠林女士在安親班煮飯的微薄薪資維持,因此,慈濟每月給予五千元的生活補助。

林女士每每談起生活困境,覺得再也撐不下去了!志工能做的事,就是傾聽和膚慰,讓她能敞開心胸,宣洩心中的苦,也給她安定的力量,鼓勵她:「有心事一定要說出來,有些事情,有人幫忙點一下,心結就開了。當有困難時,有人扶一把而度過難關;日後,你也可以成為幫助別人的貴人。」

去年起,林女士每個月捐出一百元行善,這對她的經濟狀況來說很不容易,但她說:「比我更苦的人還有很多,至少我還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家,有人連個住處都沒有。」

慈濟訪視用同理心去感受對方的需求,給予幫助,當看到她們流露出歡喜的笑容,自己也在付出無所求中得到喜樂。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