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43期
2020-06-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線上請法籤
  聞思修
  親師生・坦白話
  髓緣之愛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
  慈善國際
  今日餐桌
  手護地球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43期
  泰國 觀光大國的防疫難題
整理‧吳淑貞(曼谷慈濟志工)

孔提區是曼谷最大的貧民區,志工挨家挨戶發放物資,也藉此機會了解民眾的困境,評估持續關懷。(攝影/黃娟)

防疫和經濟,孰為優先?
在泰國實施緊急狀態後,疫情雖然獲得控制,百業卻也因此蕭條。
慈濟人決心為失去收入的散工解一時之難,然而,有足夠的人手及資源可以幫助他們嗎?

泰國於元月十三日確診境內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疾病個案,是中國大陸以外,亞洲首個有確診病例的國家;這個事實並不讓人意外,因為泰國是觀光大國,不僅每年有千千萬萬的中國大陸遊客,也有無數來自世界各地度假的旅人。

泰國政府早在一月三日,也就是中國大陸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四天後,便很快地採取措施,例如在境內四個國際機場對中國大陸旅客進行篩查;確診第一例時也即刻隔離治療,所以泰國與同為旅遊熱門區域的韓國、日本不同,疫情並未爆發。

泰國許多民生經濟行業重要的收益來源,即是旅遊觀光;不像臺灣有經歷過SARS的切膚之痛,所以政府與民間一開始都輕忽了,在經濟與健康的天秤上,向經濟傾斜。與臺灣相反,泰國政府不僅不關邊境,還數度提出對中國大陸免簽證政策,欲藉此吸引遊客回流。

韓國疫情嚴重,韓國政府三月初請境內非法打工的泰國人自首遣返,人數超過一萬五千人,這讓泰國政府與民間開始對疫情感到憂心。即使如此,當各國都對從高風險國家入境者,採取十四天居家檢疫措施時,泰國政府再次因為經濟因素,對檢疫政策反覆,終於導致曼谷酒吧、拳擊場等群聚感染事件,從原本單日確診僅有個位數,此後不斷激增至每日上百人。

三月中旬,泰國政府首次取消新年宋干節(Songkran Fes-tival,又名潑水節)假期及慶祝活動,關閉曼谷周邊商場與教育機構;總理巴育於三月二十六日頒布緊急命令,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關閉全國購物商場、禁止客機入境,於全境設置檢查站,攔車量體溫,接著宵禁、封府、禁酒等大動作抗疫,直至四月下旬,確診人數終於逐漸減少。

宋干節取消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泰國人民心中自有說不出的酸澀滋味;但衝擊更大的,是政府大動作防疫猶如雙面刃,疫情確實趨緩,各行各業因國家緊急命令施行而歇業或停業,許多人生活因此陷入困境,受苦聲四起。

由於泰國沒有颱風、地震,雖偶有因雨季淹水,泰國人也不憂愁。物產常年自給自足,加上篤信佛教,凡事樂觀看待,泰國人臉上微笑常掛,享有「微笑國度」的美譽。這幾年,泰國經濟連續下滑,此次政府和民間對疫情遲遲沒有動作,也是怕經濟惡化,但避無可避,微笑國度終究染上愁容。

發放工程浩大,幸得各方善士主動伸援,週末下午,會眾前來靜思堂協助打包物資。(攝影/蘇品緹)

有願有力,有求必應

曼谷是泰國首都,同時也是東南亞經濟重鎮,市區周圍有許多從各府搬遷來都市謀生的勞苦大眾。這些人並非低收入戶,但大多是領日薪的散工,因為疫情影響,頓時失去收入,目前也回不了家鄉。

慈濟志工決定,除了持續關懷原本的長期照顧戶,並且要為未受政府補助、但生活因疫情陷入困難的民眾發放物資;此計畫將持續三個月,預計送出三萬份「慈濟生活包」,內含白米、麵餅、油、糖、鹽、餅乾、蔬果汁等生活必需品,足夠一家四口至少兩週使用。

然而這群人是誰?在哪兒?有足夠的人手及資源可以幫助他們嗎?當時曼谷超市正面臨搶購潮,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物資。泰國分會執行長林純鈴說,眼前困難很多,好幾天睡不著覺;也曾想是不是小小地做一點點就好,但慈濟人聞聲救苦,救人應該無限量。在與慈濟花蓮本會視訊會議中,她報告慈善計畫,不只受到了鼓勵,而且信心大增,做就對了。

當日,林純鈴和駐泰臺灣辦事處童振源大使視訊,說明慈濟泰國分會因應疫情的慈善計畫,大使立即允諾支持。隨後,兩位旅泰臺商集團的總經理分別來電商議、提供協助。緊接著,慈濟募心募款的訊息傳遍各界,必要物資也迅速採購齊全。

這段期間,泰國政府「社會發展與人民安全部」多位志工剛好在慈濟泰國分會參與人文營課程,得知發放計畫,便協助提供各區受困民眾名單,慈濟志工再針對名單確認、查核。

號召之下,兩百位志工在一個週末下午前來靜思堂打包物資;政府於四月三日實施宵禁,每日晚間十時至翌晨四時,禁止民眾出門,所有物資趕在宵禁前送抵發放地點,分區、分時段致贈給民眾。此外,泰國分會還搭上臺灣IT策略班車,資訊組同仁日夜趕工,監製出QR Code發放單,避免現場因紙筆書寫所產生的近距離接觸。

鄉親領取物資後準備離去。志工牽起長輩的手,陪伴走一段回家的路。 (攝影/蘇品緹)

展現善良,不離不棄

第一場發放於四月二十三日在叻丕府展開,此後在不同環境,慈濟也運用不同方式分送生活包,例如二十五日在廊卓區,受惠者分散在七個鄉,使用政府指定的曼谷體育館(Bangkok Arena)戶外寬闊空間,採用分時段預約,讓民眾於指定時間前來。

二十六日在孔提區,受惠戶多居住在擁擠的貧民區,志工挨家挨戶分送以避免群聚,同時更加實際了解居民困境,日後給予長期關懷。

有位民眾表示:「家中的米桶已見底了,領到的物資能夠節省手頭現有的錢,幫助極大!」摩托計程車司機維潘(Wipas)則說:「原本每天有五百至七百泰銖(約新臺幣四百六十到六百四十元)的收入,但疫情的關係,沒什麼人出門搭車,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在這危機期間我們要忍耐,也感恩慈濟讓我緩解經濟壓力。」

五月十七日起,慈濟走入偏鄉,在暖武里府格雷縣舉行四場發放,並準備為清邁府芳縣的失業返鄉民眾採買物資。發放物資的同時,四月二十七日,慈濟將醫療口罩及防護衣贈予拉瑪醫院等六家醫療院所,後續將陸續捐贈其他醫院;推素活動也同步展開,曼谷慈濟志工每天提供二百份素食便當,與靜思堂周圍的民眾分享。

新冠疫情擴散期間,泰國人有一句流行語說:「我們泰國人彼此不放棄!」人人盡力付出,例如捐贈自己的口罩、乾洗手液、自製防護面罩給醫院,甚至提供個人社群媒體空間,讓小販可以推銷產品等。

不管慈濟到哪一區發放,當區都會湧現愛心人士,協助老弱婦孺及維持交通秩序;泰國最炎熱是四月天,慈濟生活包又很重,現場人人衣服都被汗水溼透了,許多人還是對慈濟志工說,很開心能盡一己之力。疫情之下,泰國人的善良再度展現,聚集力量度過無情疫情。

(資料提供/桑瑞蓮、黃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