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二日 教育的真諦
4.1~2《農三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學習認真看待自己的人生,學成以後對人間有所貢獻,就是成功的教育。
搶救生命的鬥士
今年一月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蔓延全球,迄今尚未看見平息的曙光;各國政府採取限制交通、限制人民外出等嚴格防疫措施,疫情嚴重的國家,確診與死亡人數持續增加,第一線醫療人員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身心俱疲,亦有不少醫護人員不幸染疫過世。
四月一日,聆聽花蓮慈濟醫院主管同仁報告院務後,上人言,病毒傳播「一罩全球」,雖然要求人人戴口罩,但是「一罩難求」,人人擔心害怕,也因為限制行動而掛念親友。在第一線面對病患的醫療人員很辛苦,必須比過去更加謹慎防範;一般人還可以保持一點五公尺的社交距離,然而醫師、護理師要做診療、照護,都必須貼近病患,要說他們不懼怕是不可能的,但還是負起責任與使命投入,他們同樣在與病毒搏鬥,是用自己的生命走入病患生命去搶救生命的勇士。
上人感恩院長與主管們關心、照顧全院同仁,工務室也很用心做好各項防護設施與工具,降低同仁的感染風險。希望花蓮慈院工務室行有餘力,也關心、了解其他慈院防疫措施,取各自的優點,做到最好的防護;花蓮慈院要就近關心玉里、關山慈院,即使東部目前還沒有確診案例,也不可輕忽大意。守護好醫療同仁的健康,才能守護好病患的平安;要有「人人都好,我們才會好」的觀念。
實做與理論並重
「我們教育學生,不是期待他們成為多麼偉大的人物,而是能夠認真看待自己的人生,學成以後能對人間有所貢獻。全校的教授、老師都有相同的教育方向,而且整個環境也有很好的教育氣氛,這樣的教育就是成功。」
與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等教育志業主管談話,上人肯定慈大二十六年來優秀的辦學成果;而今慈濟學教學研究中心已經啟用,期勉師長們充實、落實教學內容。「慈濟志業從慈善啟動,『慈濟宗門人間路』是以善為宗,從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開始,所做即是慈善事,從小而大,從臺灣踏及國際。所以名為『慈濟學』,內涵就是『慈善學』。」
上人說,除了慈大既有的師資,也可以邀請有教職的慈濟志工來開課,用他們親身見聞與經歷,和學術理論相互印證;讓真正有知、有識又能力行的講師,用實際經驗談慈濟,帶大家學慈濟。孔子的學生向老師請教種田、種菜的方法,孔子表示自己這方面的知識不如農夫;而且「子入太廟,每事問」,就算已經懂得學術理論,在實際操作時還是要請教有經驗的人,聆聽他們的經驗談。有實做與理論並重的師資,才能培育出真正有心投入人群做事,知、識、行三項並重的好人才。
人間菩薩的使命
二日,北區慈濟人與花蓮本會視訊連線,共有二千八百九十八個連線點、三千七百一十三人上線與會。上人從螢幕中看到八十多歲的資深慈濟人,歡喜述說年輕志工載自己到社區會所參與布口罩製作,遂鼓勵並叮嚀年長的慈濟人把身體照顧好,還可以為社會人群做很多事情。
「慈濟人是用最虔誠的心來做現在大家所需要的口罩,年輕人陪著老人家一起來,有經驗的老菩薩教年輕人做,人人付出一分心力,人手愈多,力量就愈大,福氣也愈大。」上人說,大災難就是大教育的時刻,人們要虛心受教,而慈濟人要提起人間菩薩的使命感,負起保護生命的重責大任,向大眾推動素食,勸大家做好事、說好話、發好心、立好願,邀約共同行善。
上人談到許多國家為了防止病毒擴散而限制民眾行動,不少平時靠著勞力工作賺取生活費的貧民頓時失去生計來源,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慈濟人已經著手濟貧發放,希望讓貧民不至於斷炊,也安定社會民心。「慈濟人守好自己的平安,就要趕緊付出,持續向大眾勸募── 募人、募款、募心,啟動人人的好心念,造福人間,保天下長久平安。」
各區也動員志工做素食便當,僅是臺北中正區就有一千四百多人次投入香積,供應一萬五千多個便當與各機關團體、會眾結緣。上人感恩大家不辭辛勞付出,然亦叮嚀供應素食只是一個方便法,主要是為了帶動大眾茹素的風氣,要讓人了解為何「非素不可」。
上人說,若是人人都能見驚世災難而起警世覺悟,齋戒茹素、虔誠祈禱,從心靈到行為都有所改變,這次疫情對人們來說,就不只是可怕的災難,也是「大哉教育」、「善哉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