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57期
2021-08-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線上請法籤
  聞思修
  親師生・坦白話
  書摘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57期
  療癒之旅
撰文‧潘靜涵

我到底在追求什麼?何處才是心靈依止處?
從只為自己到服務他人,從「知道」到「做到」,
身體力行走過來,才看到風景何等美麗!

二十多年前,獨自上路前往日本九州旅行,在東京車站搭上夜行列車,經過七個多小時的車程,在清晨將近六點抵達目的地,下榻在車站附近民宿。每天興奮地拿著地圖,遊訪著名景點,覺得很享受、好幸福,終於能夠來到嚮往已久的長崎。

到了準備離開的當天早上,發現皮膚出現異樣,不只手、腳,臉上也出現紅疹,而且很癢。從小就有濕疹體質,知道如果不處理,無法強撐著在第二天搭飛機回香港。民宿的老闆親切告知,附近有一間小醫院,可以去看看。趕緊提著行李,往醫院出發。

第一次在日本就醫,以當時的日文程度無法詳細說明清楚,我只能告訴醫師:「一番強い薬をください(請給我藥性最強的藥)。」醫師笑笑說,不是最強的藥就好,要看適不適合。醫師給了我一些藥膏,並請護理師幫我注射一支直徑約兩公分粗的「大」針,可能是想讓我這位異鄉遊人安心吧。

未學佛前的人生,為生活而工作,每天努力平衡著生活的基本品質與經濟的壓力。為了獎勵那樣辛苦的自己,總是「勉強」地追求每年出國旅行。這種短暫逃避現實的作法,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很愚蠢。而且,旅遊途中曾遭遇數次大小的無常事,不只看醫師要花錢,更是讓家人擔心。

加入慈濟的初期,雖然仍持續這樣的療癒之旅,但隨著每一次的出遊,心中都會想:這樣做真的對嗎?與其把時間花在「為自己」,更應該善用分享去服務他人。我到底在追求著什麼?何處才是心靈的依止處?

證嚴上人開示:「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路上的心靈風光,必須親身走過來,才能看得到法的真實相;若不親自走到路上來,則這條路上有何種樹,這樹如何茂盛,長得何等美麗,就只是知道而已,但看不到。」

如果只追求經文的意涵,忘了身體力行,就只是「知道」,無法將事理印證;如果只是追求付出的事相,而忘記感恩才是真理,也無法看到及體會修行過程的心靈風光。

前一陣子,制服上的徽章掉了,原來是它後面的別針脫落了;我趕緊去買了迷你裝的多用途「瞬間黏著劑」,把它黏回去,還自信滿滿地協助其他遇到同樣問題的人。怎知過了一、兩天,被告知修理過的別針又脫落了……

心想,不對,可能是黏著劑力道不夠,趕緊又去買了正常容量的尺寸,想說功效會更好。看著一大一小的黏著劑並排在一起,突然「悟」到了!原來忘記去評估徽章的材質,應該選用適合的黏著劑,才能夠發揮其效用。

正如,法不是愈多愈好,能夠受用才是妙法。法不只自己受用,對他人要應機逗教,因人、因時、因地施以方便,讓人圓,事圓,理更圓。

在人間修行的路上,總會遇到不同的障礙與困難,如何讓這條路走得順、走得平坦,必須要在人事物中下功夫。每一天、每一刻,照顧好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修行上的團體互動應對,都不要輕視自己那微細的起心動念。是精進?是懈怠?只要方向明確,分毫無差,並用心在每天的八萬六千四百秒,必能走出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