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57期
2021-08-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線上請法籤
  聞思修
  親師生・坦白話
  書摘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57期
  線上超人 接住墜落的家庭
撰文‧梁嫣親(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同仁)

電話關懷,需要豐富的訪視經驗與同理心,讓受疫情所困的案家,可以得到情緒出口與相關協助。(攝影/蕭耀華)

疫情警戒期間,我們無法再外出訪視,立刻啟動線上關懷 ──
電話那頭有時是停班停課後的困境,
有些是與家人日夜相處的摩擦找尋出口,也有彼此祝福的溫暖……
社工員和志工宛如線上超人,交織出保護網,接住疫情之下墜落的家庭。

「您好,我是慈濟基金會社工,疫情期間,想關心您生活是否有受影響?」

「您好,我是慈濟的師姑,想關心最近生活還過得去嗎?有什麼需要我們協助?」

自五月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臺進入三級警戒,慈濟社工員和志工都無法外出家訪,遂立即改變關懷模式,啟動線上關懷,熱線不減溫暖。僅宜花東地區,慈濟社工員和志工平均每週打了一千多通電話給本會關懷的家庭,一通又一通的電話背後,有著無數因疫情受困而需要幫忙的人。每一通電話得花上半個小時,有些甚至是兩個小時,社工員和志工的氣要長,學習透過電話在看不到對方的情況下,傳遞我們的誠與情。

一天,徐社工放下電話後,淚水在眼眶裏打轉。這通電話講了約兩個小時,知道此刻的她一定很口渴,我把水遞給她,她咕嚕咕嚕喝,然後說:「還好我有打這通電話,這位媽媽快到了崩潰的邊緣,這電話彷彿是她喘息的出口!」

個案林媽媽是一位幼教教師,與母親同住,並撫養十五歲兒子阿杰。阿杰是有暴力傾向的過動兒,體格壯碩的他很常因為情緒失控,而暴打照顧他的外婆,社工員家訪也曾被阿杰捏到瘀青。阿杰因疫情停學在家後,林媽媽首次體驗二十四小時必須和阿杰處在同個空間下,一家三口全天關在家裏。

無法到學校的阿杰,情緒變得更加暴躁。缺少了學校和居服員的喘息服務,林媽媽說阿杰猶如一個不定時炸彈,隨時會把他們炸得粉身碎骨。林媽媽和六十多歲的母親,一天多次被阿杰暴力相待,林媽媽感覺自己當下孤立無援,在萬念俱灰、歇斯底里狀態下,接到社工員的電話,彷彿抓到了浮木般燃起一絲希望。

接近兩個小時的談話,與其說談話,其實都是林媽媽一直講,社工員在電話另一端只是耐心傾聽並適時給予安撫。在結束會談時,社工員問林媽媽還有什麼需要協助,「經濟上我們過得去,我只要求一星期可以打幾通電話來給我嗎?剛才這一通電話救了我!」社工員放下電話,半晌,心裏都是感動,只是短短兩個小時的傾聽,可以救了一個媽媽,甚至一個家庭。

渺小的我們立志做大事

那天我打給瑞穗的個案,視障者阿勇,關心疫情之下無法外出的他如何生活。電話那一端的他說無法去教堂,居服員也只能送餐無法進來家裏打掃。阿勇說,還好有我們送他的「福富足小妙音」播放器,每天都聽上人開示。

「那有聽到哪一句你很喜歡的?」聽到我問,他說:「上人有說要做好事,我還是一樣每天投零錢到竹筒,竹筒快滿了,你們都沒有來收。」

我告訴他因為疫情,有一段時間都無法過來,請他用空罐子繼續做好事。結束訪談前,問他還有需要我們協助的地方嗎?他說:「沒有,我只想你們每天可以打電話給我,陪我聊聊天。」

放下電話的我,心潮騰湧,他們的需求如此簡單,只是要求一通電話。

看著窗外的藍天,不知何時我們可以不再戴口罩?可以恢復以前的生活?可以到個案家訪視?一切如常的生活原來是如此珍貴。

看著身旁的夥伴們,每日主動打電話關心長期陪伴的家庭,又或者接聽來自專線的求助,甚至忙到忘了喝水和上洗手間,一天下來說不累是不可能,承接別人負面的情緒,還要保持頭腦清晰、釐清對方的困境,進而理解他們的需求,再提供適合的紓困援助。

這都是我們助人者日常的寫照,每天做著這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坐在電腦前一直有講不完的電話,不理解的人還以為我們忙著聊天。殊不知每一通電話的背後,需要的是真誠、耐心和時間。氣若不長、心若不強大、沒有時時記得助人的初衷,或許無法一通接著一通的電話持續撥出去。

「社工和師姑們,您們也要多保重!」有一位社工員分享,她最常聽到案家臨掛電話前的祝福,這祝福似乎是一種力量,支撐著她不斷一通又一通未完待續的電話。其實為人點燈也照亮自己,當我們專注在關懷別人時,能感受到人與人互動的溫暖,這溫暖帶給我們希望。

疫情之下,相較接受關懷的家庭,我們是幸運的一群,我們還能做著助人的工作,衣食無憂。很多家庭因為疫情而停業,經濟陷入困境,孩子因為停學不停課,缺乏資訊設備無法線上上課……失序的生活、接踵而來的問題,會把一個家庭壓垮。

想起在一場中區慈誠隊回眸慈善來時路的分享中,上人開示,「在九二一地震或者是賀伯颱風那個時候,真的是天然災難的威力;這一股威力中感受到人真的是很渺小,但也可以做大事。」

疫情之下的無情,更顯得我們的渺小,但渺小的我們,每日累積助人的能量,透過電訪了解案家的情況是否安好,提醒他們有需要可以隨時找慈濟,慈濟是每一個需要求助家庭的後盾。渺小的你、我、他猶如線上超人,以「愛」作為出發的線上保護網,接住疫情之下墜落的家庭,陪伴他們度過疫情的艱困時期!

在嚴峻疫情之下,我們不需要有超能力的超人: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就有一個超級無敵的超人,可以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拉他一把。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