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婦女居家辦公 模式切換祕技
口述•林曉瑩(臺南慈濟高中人文室同仁) 採訪整理•葉子豪 攝影‧黃筱哲
|
姊弟倆分別在家中不同空間參與線上課程,林曉瑩居家工作之餘,偶爾起身倒茶水,順便看看孩子的學習狀態,協助排除視訊連線問題。
|
|
姊弟倆進廚房學習簡單的烹飪,既能舒緩情緒,也在這段居家時光練習生活自理。
|
•在家同時扮演媽媽與上班族, 還是要設立工作空間,給自己一個心靈界線。
•讓孩子們參與家事,自己動手,會學到不是什麼事都得求父母幫忙,生活經驗和自理能力都增加了。
•不要把自己當超人,而是提升心靈強度,善解另一半的碎碎念,維持好夥伴情感。
我是一般的上班族,任職於臺南慈濟中學人文室,主要負責慈濟跨志業體間的活動協調,把學校、慈濟基金會及其他志業體的資源連結起來。在還沒宣布三級警戒的時候,校長就告訴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要開始熟悉線上教學的運作,於是,老師們馬上練習使用相關的科技設備和軟體,比較熟悉科技產品的高三生也來幫忙。
三級警戒發布後,校長就讓教職同仁申請居家上班以維安全,大部分的教師用視訊方式進行遠距教學;但還是有一些學生沒辦法在家接受遠距教學,所以學校還是會安排師長到校輪值陪伴。
沒有輪值到的時候居家上班,每天線上簽到簽退,然後寫日誌回報工作內容和進度,而且外出一樣要填假單;好比有一天我的手機壞了,我上線填一小時的假單才出外處理,不會因為居家上班就隨便。
在家工作,對女性來說比較辛苦一點。以往在職場會有很完整的時間和狀態去工作,現在則是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變得沒有喘息的空間,因為進房間就是工作,踏出房門就是媽媽的樣態。好比我有時候在構思人文課程的計畫,但偶爾要看一下孩子,幫他們調整一下視訊的畫面,不可能像在辦公室完全專注。即使如此,我還是在有限的家居範圍設了一個工作空間,給自己一個心靈界線。
我們家的一對小姊弟分別是小學三年級和二年級,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後,就打開筆電及平板連線上課,先看一下老師公告的事項,然後抄在自己的聯絡簿上。我也要求他們在家裏的壁報寫下一整週視訊上課的課表,把規律作息視覺化地呈現在生活中。
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其實跟在學校一樣,只是變成數位化。但有時還是會小小違規,好比看到好久不見的同學上線了,會用打字留言的方式講一下話,老師會制止:「現在不准打字、不准留言喔。」我覺得這正好可以讓他們學習運用資訊的能力和禮儀。
因為老師會注意防疫的時事,提醒學生不能亂跑,要戴口罩,所以孩子們都知道沒事不要出門,要和別人保持社交距離;但我們還是每天安排他們有一點運動,好比到大樓中庭跳繩踢球,或是到家附近的公園走一走。有事情給孩子們做,他們反而會比較有動力,我就讓他們在家事上參與多一點,比如今天煮咖哩飯,就教他們洗菜、切菜。想要吃點心,徵得同意後就可以開冰箱、切奇異果做水果優格。自己動手,他們會學到不是什麼事都得求父母幫忙,生活經驗和自理能力都增加了。
在三月到五月的每個假日,因為活動多,我幾乎都在外面跑,那種衝刺的型態,其實是沒辦法讓心沉澱下來。反而在居家工作這段時間,我可以把書拿出來再讀一讀,或者收集相關的影音資源,規畫新學期教師研習課程。
我的先生在科技業服務,三級警戒後也曾經居家上班。共同撫育孩子的雙薪夫妻,無論是家務或育兒的分工,其實添了分夥伴的革命情感;但在太太居家上班後,讓伴侶有種老婆放「育嬰假」的錯覺,碎念今天沒有倒垃圾喔!或是沒有洗衣服……卻沒看見我們在上班時間的空檔衝刺做家事,煮飯和清掃需求都倍增,還要時時刻刻解決孩子數位學習所遇到的問題。
雖然家是自己的,無所謂誰多做少做,但為了維持新時代女性的身心靈健康,扛不了另一半原本該負責的家務時,也慢慢不愧疚了。我覺得每個居家上班的媽媽們不要把自己當成超人,而是提升心靈的強度,善解另一半因錯覺而碎碎念,如此一來夫妻又能達到家務和育兒分工平衡了,依舊是完美的夥伴關係。
|
林曉瑩在家居範圍設立一個工作空間,給自己心靈界線;孩子偶爾遇到課業問題時,林曉瑩仍會耐心地為他們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