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再忙都值得
「從現在開始,我要稱呼你師兄了。」通訊軟體上,我對去年十月受證環保志工的阿民這樣說。想也知道,若當著他的面,他一定會靦腆地回應:「感恩啦!」
阿民跟女友阿鳳住在一起,無奈阿鳳被病魔苦纏多年,一年多前往生了;剩下他獨居,生活失去重心、鎮日魂不守舍,很讓人不捨。
我和志工簡淑媛為了不讓他再走上使用毒品的回頭路,頻繁地關心他。好在他也曾說:「我會做慈濟,完成阿鳳的心願……」阿鳳一心一意想穿上慈濟委員旗袍、讓上人授證,她勤奮地投入環保、福田、香積等志工,然而上蒼卻關上了這扇門。
去年中區歲末祝福典禮前,環保幹事林秀滿問阿民:「你要不要報名經藏演繹,一起來讓上人祝福?」阿民答應了。
簡淑媛教他:「先把影片裏的歌詞聽熟,再學手語。」阿民每天起床後、中午休息、傍晚下班回到家,不斷地重複聽〈德行品〉;終於到了第一次彩排,阿民覺得臺中靜思堂的現場很有道氣,很期待演繹那天趕快到來,他說這是自己第一次這麼專心地做一件事。
「我對『恬安淡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這句經文最有感覺,但我能做到嗎?」從國中就是問題學生的阿民,似乎還沒有自信。
我問他懂得經文意思嗎?他說,日子平順知足就好,不追求名利與富貴;無論做任何善行,皆不求回報。「不過我恐怕還做不到『顛倒亂想,不復得入』,但我會繼續努力。」
正當如火如荼演練時,忽然傳來變化球,環保志工改為和慈濟委員合併演繹〈文殊答〉,阿民很勇敢,沒有放棄。但他說:「師姊,經文我已經聽了好幾次,覺得好難記!」聽得出他有些喪氣,我繼續為他打氣。彩排中場休息的五分鐘,我趕緊找到他,讓他知道陪伴他的訪視志工都在現場。
大家必須著正裝出席總彩排,我特別交代他:「師兄,記得服裝儀容要整齊,有空到淑媛師姊那裏,請她幫你重修頭髮,看起來會更有精神。」
「師姊,想不到我會走進這麼莊嚴又和藹可親的地方,我會珍惜,阿鳳沒做到的,就讓我來完成。感恩師姊不嫌棄,我會聽你的話。」阿民答應道。
總彩排時,阿民非常感動,他說:「我何德何能穿著制服跟大家坐在這裏?」我想,他此刻最掛念的想必是:「阿鳳,要是你還在,該有多好!」
「感恩慈濟的師兄師姊,多年來對阿鳳的照顧和陪伴,還不厭其煩的鼓勵我,我也會學習你們的善良和愛心去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通訊軟體上傳來阿民的訊息。看到這樣的回饋,再忙都值得。
臺中 林淑懷
知足最富足
路上看見一個熟悉的背影,賴碧玉女士推著清潔車,正在清理社區落葉。我上前招呼,她抬頭微笑說:「師兄!我統一發票中了一萬,領到錢後要捐慈濟;屆時,再請您轉交。」
賴碧玉是多年的慈濟會員,也是社區的清潔人員,更是環保志工;十五年來,她在家中設立環保點,每週讓志工將回收物載到福興環保站。
前年婆婆、先生和公公相繼往生,知足的賴碧玉靠著每月二萬元的收入,省吃儉用,陪伴兩個孩子成長。
這天晚上,她滿心歡喜地送來一萬元現金及一個滿滿的存錢筒,捐款就以公公、婆婆、先生之名開收據,「上人買新冠病毒疫苗要花很多錢。我和女兒也都打完了兩劑BNT疫苗,這錢本來也不是我的,剛好可以拿來捐疫苗善款!」
望向眼前這個瘦弱的背影,我思考著,什麼才是富足的生命?答案已經在我心底。
彰化 梁安順
愛心翻倍
靜思精舍知客室桌上,整整齊齊擺放著十一個沉甸甸的竹筒,讓人眼睛一亮。
「十個是銅門村照顧戶的竹筒,一個是鄰長的。」帶著十一個竹筒「回娘家」的花蓮志工甘勤香說,她和先生吳家盛在秀林鄉銅門村慈善訪視已有多年;九十五歲的姆姆,育有二子六女,先生和長子很早就過世,十幾年前,第五個女兒也往生,留下一位幼小的孩子由姆姆撫養。
八、九年前,姆姆的小兒子重病,住在慈濟醫院加護病房。甘勤香、吳家盛到醫院關懷時,也送給姆姆的女兒一個竹筒:「可以每天投一元、五元或十元,做好事為弟弟祝福。」從外地趕回來的四位女兒,也紛紛表示要一起「投竹筒」。
姆姆的小兒子最後還是往生了,當志工關懷時,竹筒陸陸續續送了回來。「姆姆的家族凝聚力很強,只要她說一句『竹筒有沒有回來?』女兒們就會把竹筒送回或寄回來。」吳家盛說。
鄰近的照顧戶也跟著效法姆姆一家。吳家盛說:「照顧戶的銅板很珍貴!曾經有個竹筒裏只有一塊錢,志工同樣也開了收據。下次再去時,銅板就翻倍、再翻倍;現在竹筒很重了,這就是愛心無價!」
這十個翻轉手心的愛心竹筒,無價、無量!
花蓮 王鳳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