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志業首頁
慈濟月刊
慈濟道侶叢書
英文雙月刊Tzu Chi Bimonthly
慈済ものがたり
專書出版
一蓑風雨任平生——樹家風 立典範 守志不動德慈師父【文庫版】
豈復有斯人乎?
守護家風 常住典範
立志出家 生生世世的約定
什麼是修行
讓上人安心
爆粉間往事
雲淡風輕
看破不說破
畫松也學松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一蓑風雨任平生——樹家風 立典範 守志不動德慈師父【文庫版】
豈復有斯人乎?
◎王端正
一
青山下,精舍旁,
那純樸巧小的陶慈坊,
它的名字從此被人牽念。
日照青山,昏迎夕陽,
紅霞旭日看遍。
五月水中蓮,
不是凋零,只是休眠,
它是靜思精舍的永遠,
像巍峨的中央山脈,
依舊是慈濟人的典範。
那微光,千江映月依然,
抬望眼,滿天星繁,
不知哪顆是斯人的光芒,
請你眨眨眼,
讓我們看見,
那一定是最溫柔的光。
是想念,步伐放慢,
放眼畦畦菜園,
新芽點點似淚,
猶記斯人耕耘滴下汗。
是黃昏,
烈日餘溫,歸鳥樹梢亂。
二
行到工坊前,
貓兒左右顧盼,
牠是昔日的小可憐,
無家可歸,到處流浪,
斯人慈悲收養,
成為彼此玩伴。
一如往常,臥立牆邊,
苦等斯人回返。
臉上帶著希望,
從白天到夜晚,從夜晚到白天,
希望漸漸化成悲傷,
落寞的神情,顯得孤單慵懶。
知否?斯人已逝難返,
縱有千行淚,只能無言。
尋常創作柔指處,
哪得知物力維艱。
它是泥,您是匠,
精彫細磋,
一起將它用窯燒煉,
陶的形,瓷的魂,
在書畫墨香裏流淌。
慈悲的心,輕巧的手,
畫個你,?個我,
山水松竹,花草樹木,
將自己的生命融入。
坏體窯爐,火燒焠煉,
燒到極佳處,煉到最高點,
韻雅的作品,件件非凡,
隱約可以聞到它的德香,
這就是斯人的工藝,
獨到的天分難以言傳。
三
春風肯結萬山緣,
吹破濃霧見青天,
東山作,南畝田,
燈光下,衣坊間,
經歷世態炎涼,
濟世往事思量,
賢的是你,
總能把人拉離懸崖邊,
也能讓人回頭是岸。
是小人物,也是巨匠,
是庶民,也是國王,
心中自有一把悲智的尺,
偉大與渺小,
在心的一念間,
永遠不會失去方向。
追隨上人近六十年,
是大弟子,也是大師兄,
為佛教、為眾生,深植心田。
人間苦難看慣,聞聲救苦承擔,
自力「耕」生、不作不食,
無怨無悔,至死無憾,
成了慈濟的基因薪傳。
上人拔苦予樂的宏願,
時遭世人冷眼,
形孤影單,明志致遠,
傲岸挺立,毀譽看淡。
猶如大船師駕慈航,
運載群生,渡生死河,
置安穩岸,
一蓑風雨任自然。
上人的苦寒風霜,
斯人心碎瞭然,
願為上人時刻挑起千斤萬擔。
四
生命是一次殊勝的奇遇,
擁有的,與年齡無關,
與地位無關,與貧富無關,
那都是虛幻,
把大愛留存人間,
才是究竟實相。
從未出生,從未死亡,
只是短暫地拜訪這個大千,
度人的舟,慈悲的帆,
來回於此岸和彼岸,
為世人留下典範,
是無價,是無量。
逝者如斯未嘗往,
盈虛如彼未消長,
天地一瞬,
來不及欣賞,已過眼雲煙,
你熬過了人間的冷暖,
抵達了一生的終點站,
我們當然神傷黯然,
但願你換了車,盡快回到人間,
濟世助人的重擔,
還要靠你的鐵肩。
人生像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時間有多慢,書就有多長,
細品慢讀,
動人的情節,就在字裏行間。
青燈下,望陶壺,
講堂裏,聽講古,
精舍裏裏外外,時時處處,
都有一個斯人的您
——
慈師父。
此情此景,斯人何處?
青山難隔思愁路,
想斯人也不斷回頭顧,
此時,淚眼已成迷霧。
哀哉!痛哉!
世豈復有斯人乎?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