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一蓑風雨任平生——樹家風 立典範 守志不動德慈師父【文庫版】
  豈復有斯人乎?
  守護家風 常住典範
  立志出家 生生世世的約定
  什麼是修行
  讓上人安心
  爆粉間往事
  雲淡風輕
  看破不說破
  畫松也學松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一蓑風雨任平生——樹家風 立典範 守志不動德慈師父【文庫版】
  什麼是修行
文.靜思精舍常住眾

曾有人問:「師父,什麼是修行?」慈師父回答:「修行最簡單的講法,就是修掉不好習氣、修掉不好的行為,專心奉獻給大眾。」一句專心奉獻,道出了慈師父一生守志奉道,堅定跟隨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大願。

上人早年就曾跟慈師父等弟子們說,「第一代的弟子都是要徹底犧牲。」這話不只沒有讓這群弟子起煩惱,反而讓他們更加精進投入慈濟菩薩道,為這廣大的人間佛教道場,與全球慈濟人的善心善行奠定了根基。

慈師父曾經分享早年跟隨上人修行時的點滴,憶及上人告誡他們:「我們有能力時吃三餐,沒有能力時就吃一餐。而且不能回家要東西,這會讓你們起依賴心。我們修行就是要自力『耕』生……但是要幫助貧病人的事是不能停的……」

所以,身為大弟子的慈師父,就開始想著靜思精舍該如何自力「耕」生,同時還要與師兄弟們掙出錢來投入濟貧。於是,大家開始了織毛衣、種番薯、做嬰兒鞋、做高週波嬰兒尿褲、製造手工蠟燭……等手工。這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奠定了綿延流長的靜思家風。

近年來,慈師父為了要讓更多人認識慈濟的故事,也開始了「慈師父講古」的分享,透過演講、影片,一遍又一遍細數早期追隨上人修行的往事,信手捻來,一磚一瓦都是故事——在刻苦生活中,上人親自授讀論語,師兄弟們比賽背書的趣事;為了籌出精舍生活費,他騎單車獨自載地瓜到市場賣,負荷太重摔到溝裏的慘況;以及追隨上人踏遍臺灣偏鄉,膚慰孤獨患病的長者……雖然現在聽來親切有趣,但背後血淚辛勞實在難以形容。

在靜思精舍,身為大師兄的慈師父,對後來陸續加入常住的修行人從不曾疾言厲色,遇到修行考驗和個人難題,他總是好言勸慰開導,從未說出一句重話,這也讓眾人更尊敬這位「大師兄」,發心自省改過。

晚年投入陶藝創作,慈師父因為長期接觸泥坏與粉塵,導致皮膚過敏患疾,雙膝也因年邁與過度勞損,必須置換人工關節。但他的修行日常依舊,秉持上人的教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還是駕著他的行動代步車,每天到陶慈坊報到,與團隊研究設計新產品。分秒不空過,從日出到日落,就著天光為泥坏一筆一筆畫出與眾生結下的好因緣。

「上人告訴我們要藉事練心。陶瓷是一種藝術,我們不是專業,雕刻一個瓷器要花很久的時間,曾經燒七個才一個成功;把工廠當做道場,這不只讓我們的內心能夠發光發亮,也是藉外境來修自己的心。」慈師父的身教、言教,也落實了無處不修行的行者風範。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