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一蓑風雨任平生——樹家風 立典範 守志不動德慈師父【文庫版】
  豈復有斯人乎?
  守護家風 常住典範
  立志出家 生生世世的約定
  什麼是修行
  讓上人安心
  爆粉間往事
  雲淡風輕
  看破不說破
  畫松也學松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一蓑風雨任平生——樹家風 立典範 守志不動德慈師父【文庫版】
  看破不說破
文.陳美羿

在陶慈坊工作區,見到頭髮花白的陳富雄。他在這裏當志工已經七年了,主要工作是在陶瓷品上「作畫」。任職臺電,爾後經商的他,家住高雄小港。因為母親是慈濟環保志工,九十歲往生後,他要接棒做慈濟,社區資深志工王福星知道他有繪畫專長,就推薦他來精舍陶慈坊幫忙。

「慈師父都叫我『陳老師』,我覺得很不好意思。」陳富雄說,「我初中、高中學水墨畫和書法,退休之後學油畫,但是我從來沒在陶瓷上畫畫,剛開始簡直被嚇到。釉彩一畫上去馬上就乾掉,無法運筆,跟我以前擅長的繪畫完全不一樣!」

被嚇壞的陳富雄只好先在瑕疵品上練習。「慈師父知道我踢到鐵板了,但他不動聲色,觀察了一個上午,告訴我,不要怕!大膽去畫!」陳富雄在慈師父鼓勵下,漸漸抓到訣竅,這一做,一眨眼就七年了。他謙遜地說:「我不是天天在這裏,每個月只來六天而已。」

慈師父很謙虛,一直說自己不會畫,字也寫不好。可是用心就是專業,多年下來,用「禪修」的心態,用「鍛鍊」的精神創作。陳富雄讚歎,慈師父的作品「造詣很深」,被眾多有心人收藏。

「包容」是慈師父令人感動、敬重的一項特質。有的事情他看在眼裏,也不說破,等因緣時機成熟,才輕輕提出建議。陳富雄舉例:「我在落款時,常用草書或行書。很長一段時間後,慈師父才問我:這樣寫人家看得懂嗎?後來我改用隸書,感覺很莊嚴,很有人文,我自己都很喜歡。」

畫梅花時,陳富雄會畫梅花的各種姿態以求變化,「慈師父告訴我,梅花要向上昂揚,不要垂下來,免得人家說是『倒楣(梅)』。慈師父還感慨一句,凡夫哪!就會有些奇怪的聯想。其實慈師父是藉機教導我們,凡事要正向,要向上、向善。」

在陶慈坊,無論是職工還是志工,甚至來客,都嘗過慈師父親手烹調的美味點心。陳富雄說:「一根大蘿蔔,慈師父會變出三道飯菜:蘿蔔加米煮成一鍋蘿蔔絲稀飯;葉子做成可口的雪裏紅;蘿蔔皮醃一醃,又是一道美味小菜。」

慈師父不浪費一粥一飯、一絲一縷,由一根蘿蔔可見。

一年多前,陳富雄開始畫Q版的卡通,慈師父看了說:「這樣可以吸引年輕人和小朋友。」得到認可後,陳富雄更加努力創作。「我畫了可愛的十二生肖。」那是一系列的白瓷撲滿,溫潤的瓶身上,可愛的小沙彌正伏案苦讀,閉著眼睛,彷彿在打瞌睡,旁邊小老鼠捧著蠟燭,叮嚀道:「多用心!」

每一個生肖動物,都有「法」蘊藏在趣味中,不是說教,而是讓人會心一笑,輕輕地映入眼簾,存進腦海中。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